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善於“協調”的金伯興
發表日期:2006-06-23 00:45:00 來源:本站原創 被閱讀[1811]次

今年5月,金伯興在武漢舉辦的個人書法藝術展,以作品的藝術魅力、人品的德高望重獲得了很大成功,在湖北書法界產生了“轟動效應”,並已波及到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我曾觀展三次,流連忘返,深為他作品的衝擊力所震撼。從一定意義上說,金伯興不僅是一位藝術家,而且是一位哲學家,他用自己的作品實現了藝術創作中多方麵矛盾的和諧統一,成為當今書壇實力書家的典範。

傳統與創新是藝術創作的永恒主題,植根傳統又獨出新意是書法創作中最難做到的一點。當今書壇純粹學習傳統、淫浸於傳統的書家不乏其人,但真正從傳統中走出來,不拘泥於傳統的人並不很多。金伯興的作品,隸、楷、行、草諸體皆有,王、顏、米等字基底也顯而易見。但他並不做傳統的奴隸,更多的是突現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的審美、寫出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情趣。他能從傳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書法語言,從時代書風中體悟出區別於他人的審美效應,於同處求不同,將獨到的個人感悟流露於自己的筆墨之中。這不僅需要對傳統、對時代有良好的把握,還需要有良好的天分和創造能力。金伯興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創作時極富激情,創作的每一件作品均不可複得,用筆之刁巧、結字之奇美、用墨之膽量、章法之獨特,均完全和諧地統一於自己風格的基調之上,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創造能力。

凝重是指用筆厚重,筆力遒勁,力透紙背。飛動是說節奏明快,瀟灑奔放,顧盼生姿。我們知道學書功力不深、悟性不高的人,往往用筆拘謹呆滯,不能揮灑自如;或者用筆漂浮,“龍飛鳳舞”,流於狂怪。做到凝重而不呆滯、飛動而不狂怪,這是書法創作中的又一大難題。金伯興以其紮實的根基、特有的靈性,將這一問題處理得非常到位。他在創作中講求跌宕起伏,八麵出鋒,既放得開又收得住。他作書多用長鋒羊毫,注重中鋒行筆,從書寫尺牘小品到丈二條屏都是站著來寫,視野開闊,臂、肘、腕、指協調運用,自然行筆厚重有力,筆勢開張有度,整體把握準確,揮灑輕快自如。再加上他高深的學養、寬闊的眼界,能做到將凝重與飛動和諧統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書品即人品,古往今來二者密不可分。金伯興正是按照這樣的要求在修煉人品的同時磨礪著書品。他在湖北省書協擔任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達10年,位置顯要,影響很大。但他為人謙遜隨和,五湖四海的書法愛好者,隻要求教於他,他都滿腔熱情、興高采烈與你交流探討,讓你感覺到情如手足,親同故交。作為一位性情中人,他把做人的大度和作書的大氣、做人的隨和與作書的率意、做人的心態與作書的意境充分協調在一起,讓你既貼近他又尊重他,既喜歡他的書法又喜歡他的為人。金伯興剛滿花甲,其書已臻成熟,其人已趨超逸,其心仍然年輕。“童心永駐,書藝長青”,讓我以此表達對他的良好祝願!

 

          原載《中國書畫報》20021223   發布:《中國書畫教學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