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拜師倪文東教授門下,結師生緣研習書法,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選擇,其經過精彩而具有故事性。
我是一名公務員,業餘一直熱愛書法,算起來不知不覺已堅持研習了近四十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參加北京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獲得一等獎,那一年我才23歲。其後,我陸續出版了一百餘種硬筆字帖。由於一直堅持軟硬兼修。1997年,我的毛筆書法作品在全國第七屆中青展和全國第二屆正書展中入展,成為中國書協會員。
由於工作之餘研習書法有所獲,這讓我的精神生活有了歸屬感。這些年來我不斷拓開自己的視野,由淺入深,由專至博,由一種書體轉向多種書體學習,進而不斷向“業餘作者,專業水準”方向追求,讓自己的人生豐富厚重。2016年,我從機關轉到群藝館工作,這讓我鑽研書法的時間多了起來,然時光留不住,我也不覺跨入54周歲。當自己回頭理一理學書感受時,忽然發現還有篆隸兩大書體尚未涉獵,時時心生缺憾,這也成為影響我的書法創作難上高古、難以突破的症結。為此,我打算係統學習學習篆隸書。
由於在篆隸方麵零基礎,希望有一個好老師領我進門。如此想來,我開始關注起當代書壇篆隸書方麵的名家高手。這時候去年北師大啟功書院和書法藝術網合作舉辦的首屆書法研修班的啟事進入了我的視線。我決定利用國慶小長假,到北京這個班上去好好學習,一來充充電,二來看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
研修班上,我認識了倪文東教授。那天,倪老師講授的"篆書臨摹與創作"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將倪老師的課件拷回來,對著老師講課時的錄音錄像反複聽、細心領悟,越聽越覺得倪老師學識淵博、點講精辟透徹;越看越覺得倪老師篆書寫得厚重圓潤、高古瀟散,的確精彩。於是,我悄悄對倪老師進行研究。在網上我收集到倪老師大量信息,諸如出版的學術專著、反映他研究成果和書學觀點的學術訪談以及創作的大量篆書作品。短短幾天,我對倪老師待人處事表現出來的親和大氣印象深刻。他不像某些名家,架子大、難接觸。說真的,當今確有一些名家大V隻能遠觀,不能近處,一接近就會感受到那種盛氣淩人、誇誇其談,抑或故弄玄虛、耍大牌脾氣的痞子氣,缺少藝德。倪老師雖已著作等身,書藝水平高,卻非常具有親和力,如謙謙君子透出智慧。說實話,我就喜歡並崇敬這樣的高人。
研修班結束以後,倪老師招收高研班學員的消息發布了。這時,我已心慕先生,欲從師倪老師名下。但在決定最後行動之前,我給在北師大讀研的兒子布置了一個任務,要他在師大校園裏向倪老師身邊的同事學生走訪打聽,了解一下老師的師德表現和為人口碑。不幾天,兒子給我回話說:“大家對倪老師的評價非常好,爸爸你就放心報名吧!”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倪老師的第六期高研班。
說來也巧,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別山區大悟縣工作時,跟我一起研習書法可以稱之為亦師亦友的一個人,他的名字也叫文東(王文東);今天,助我鼓起風帆,指導我向書法的海洋深處開進探索的老師又是文東(倪文東),看來我的書法人生注定要與文東結緣,文東師友當是我書法生命中的大貴人。更讓我開心的是,首次在北師大啟功書院高研班上課,我就和我兒子兩代人一起在北師大校園裏學習。每天一起去上課,一起進餐,一起散步,一起遊曆校園……嗬嗬,有著百年曆史的京師學堂(北師大),將是激勵我們父子成長致遠的重要油站。
最後,我把跟隨倪老師在中原授課遊學時寫的一首小詩分享給大家:
中州遊學感懷
丁酉初秋,隨北師大倪文東教授高研班一行遊學中原,受到根發師弟昱旻師兄的熱情接待、精心安排。穎水河畔,風物千載傳盛,禹州城內,官窯萬代生輝。神垕小鎮,國寶鈞瓷,五色斑斕,異彩紛呈。下榻白沙水庫之文惠山莊。晨曦之下,碧水煙波,白鷺戲水;山莊之外,綠樹環抱,蟋叫蟬鳴;課堂之內,揮毫潑墨,專心致誌;餐桌之上,談笑佐觴,師生情懷讓人樂不思歸,即吟誦感懷。
碧水煙波白鷺飛,
蟬鳴幽樹秋果垂。
崇文①弟子中州聚,
潑墨揮亳意氣追。
穎水文明千年秀,
鈞都陶藝萬代輝。
觀景方知見識少,
遊學閱世不思歸。
注:倪文東老師有閑章“崇文門下”,這裏以崇文弟子代倪老師高研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