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戴建林:我和書法難以割舍的情懷
發表日期:2017-10-27 08:24:21 來源:亚博科技app 被閱讀[3827]次


從記事開始,每逢春節前夕,在鄉下的老家,看到父親為自己家裏和鄰居們寫春聯,這就是最早關於書法的耳濡目染了。

父親自幼在鄉下祠堂讀四書五經,後從大隊幹部被推薦為工農兵大學生,畢業後成為國家幹部。父親的一手毛筆字和好文章,在當地很受尊敬與推崇。所以,父親一直是我的驕傲。

奇怪的是,父親從來沒有教我書法,從來沒有要求我練字,我就是這樣懵懵懂懂自己拿起了毛筆,自己買了字帖,開始臨摹柳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任性而為。後來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在全國推廣開來,我又學了一段時間的硬筆書法函授。

那個時期家裏非常困難,但父親依然擠出錢來給我訂閱《書法報》,《書法》和《健與美》雜誌,期期必讀。三十多年過去,《書法》雜誌我是走到哪裏帶到哪裏,從孝感帶到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當兵),從草原又帶回孝感(複原),從孝感帶到深圳,北京,廣州(打工和創業)。至今,這些已經發黃的《書法》雜誌還收藏在我在孝感的書房裏。可見,對書法的愛好已經植入我的血脈之中。

在《書法》雜誌上,每期都有名家的作品和書法論文,我相信我是真看不懂個中三味。雖然看不懂,卻莫名地陶醉並癡迷其中。就如同小時候讀西方哲學,美學,心理學著作和西方文學名著一樣。

年輕時唯一一觀摩書家寫字,是父親帶我去曾世明書記的官邸,依稀記得有七八個書法家在曾書記的書房裏寫字與交流。那時我發現,自己練字,如果沒有名家指點,甚至不親眼觀摩名家寫字,很多技法,你是根本琢磨不出來的。

在孝感讀高中的時候,獲得過學校書法比賽一等獎,因為能寫毛筆字,被部隊招兵的幹部看中,新兵連下來之後,就直接到營部當了書記。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這是書法在我成長的經曆中,帶給我的小小榮譽和進步階梯。

部隊複原後,為生計與發展顛沛流離,四海為家,尤其是自己開公司以後,競爭壓力,浮躁與責任,讓我幾乎徹底放下了書法這一愛好,雖然身邊從來不缺文房四寶。

其實,在我的內心,一直定位自己是個書法愛好者,但卻從來不敢以書法愛好者示人,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多麼膚淺。也許隻有在酒酣之際,方可“酒壯慫人膽”,比劃幾下。

及至認識了小偉,向我引薦了長忠老師,這個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愛好被激活起來。

我與書法再續前緣,完全是是因為長忠老師個人魅力的緣故。

對於一個五十出頭的男人,大抵在社會交往上,是進入了所謂做減法的年齡了,大多數時候,我是家和公司兩點一線,平靜而愉悅。

與長忠老師交往大抵不過三次,第一次去老師家拜訪,第二次請老師和師母蒞臨我家喝酒,第三次在廣州。每次跟老師在一起,都免不了喝酒聊天。我發現,儒雅如長忠老師,喝起酒來那可是真性情,頗有幾份俠氣在人間。故,我是首先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對老師心悅臣服而心生向往。這樣的男人即便高攀做朋友也是建林的造化。

老師對我酒和書的雙重熏陶,隱隱地浮現出一個寧自己愉悅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群裏,除了長忠老師,對我來說都是先進與師長,承蒙老師不棄,拉我進群,就有了向諸位請教的機會與成長的平台。

感謝小偉師兄引薦之恩,感謝各位師長的接納。我與書法的不了情,不僅是一種情懷,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提升人生修為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