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工藝化:書法的陷阱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24]次

工藝化:書法的陷阱

                                                      孟會祥

                                        一

    書法正在滑向工藝。

    工藝,手工技藝也;藝術,原指技術技能。這兩個詞原來並沒有多大的區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和純藝術畢竟分道揚鑣。那麼,它們的區別究竟何在?

    自其同者觀之,則工藝和藝術無非都是人的創造;自其不同者觀之,則工藝具有更大的商品屬性,它追求普遍的認可,它是“為大眾”的;而藝術則是藝術家個人的創造,創造者借以張揚其存在,它是“為個人”的。

    所謂藝術的純度,實際上就是個人化的程度。詩歌、音樂、舞蹈、書法,越是直接發自靈魂,其藝術純度就越高,境界就越高;反之,越需要借助繁複的形式,越伴隨非出於個人心性的動機,其藝術純度就愈低,境界就愈下。屈原《離騷》的藝術境界無疑高於李白應製的《清平調》,而並非發自內心的“小勒莊詩選”則根本不是詩。曆史上有很多“回文詩”、“三角詩”、“藏頭詩”等,則流為工藝之巧,正是“不讀亦無不可”的東西。《命運交響曲》、《二泉映月》之所以感人深至,正在於那是貝多芬、阿炳心靈的傾訴,而《百鳥朝鳳》就隻能稱為工巧。我們能看到的最多的舞蹈形式,大概要算舞台上的伴舞了,原本就是為了襯托、為了好看,也正好適合觀眾的視而不見。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