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當代精神的放逐與重建
張嘯東
當代中國書法對當代書法家和它的鑒賞者來說,不止是一個一波三折傳統中的繁華舊夢,同時它乃是一個不能忘懷又值得不斷重溫的文化情結。作為當代中國對五千年文化創造性再生追尋的表意形式,它也完整地體現了當代中國藝術的精神曆程。因此,當代中國書法,我們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曆代中國知識分子(古稱士人)的心靈史,又可以把它看做是中華曆史精神在書家心靈中的投射。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是如此地複雜,他們時而交織糾纏,時而疏離背反,書法家作為傳統意義上知識分子的文化背景設定與當代角色定位的複雜程度,和書法自身在當代的不確定性,宿命般地規定了這種矛盾的不可避免:書法作為一個既介入學術又從屬藝術的精神活動,使書家既無法完全生存於經驗的世界,又馳想於超驗的世界,這兩種不同的世界,為書家的創造性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此意義上講書法家的揮毫活動是自由的,但是書家作為具體的人,他又必須現實地存在於社會曆史之中,而其文化背景的強大限製功能,使書法就其他藝術而言,這種創造的能動性又是更具局限性的,當然,不光是當代書法在創造者心靈自由的限度之外存在著這種特殊製約,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的這種“普遍規律性”局限,亦早已為我們所認知。
“藝術概論”之類的書,為當代藝術提出了關於“形式”與“內容”的設定,而這裏我們要涉獵書法的形式與內容,卻也是不易的。這不禁使我想到法國波爾多文學社會學派代表yabo22官网 羅爾貝·埃斯卡皮在20世紀70年代一段重要的論說:“要讓設想得以實現,作家就應該從表達和內容中著手使之具有一個辨證的結構。傳統的發生學的批判家們僅僅注意到‘形式’和‘內容’的初期對峙,而沒有看到……作家應該在語言的言外之意中考慮問題,以便把自己的作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