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計白當黑”的審美價值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181]次
論“計白當黑”的審美價值
韓盼山
“計白當黑”,作為中國書法結體及章法的一條金科玉律,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提出的。它見於包世臣的《藝舟雙楫》中敘述自己學書經曆時說:“是年又受法於懷寧鄧石如完白,曰:‘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又說:“完白計白當黑之論,即小仲左右如牝牡相得之意。”小仲,指與包世臣同時的書家陽湖黃乙生。小仲主張:“書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一字一畫之工拙不計也。” 牝牡相得,意為對立統一、彼此和諧。說明“計白當黑”本質上也是這個意思。隻不過,小仲主要指的是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鄧石如則強調筆畫與空白之間的關係。
關於白、黑之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辭海》對此解釋道:“意為心裏雖然是非分明,但要貌似蒙昧,以沉睡韜晦自處。這是古代道家所謂‘和光同塵’的處世態度。”顯然,老子取的是白、黑的比喻意,借以闡述其處世哲學。但對白、黑這一對立物內在關係的揭示,以及所持知白守黑的觀點,卻具有普遍的意義。中國書法是以黑白為主調的獨特藝術,鄧石如提出“計白以當黑”,是直接而巧妙地應和了老子的哲學觀。它抓住了書法藝術造型及布局的關鍵,有利於營造書法深邃而美妙的境界,顯示出多方麵的審美價值。
一 表現布白的和諧美
書法不同於雕塑,在三維空間展開,而是借助於二維書底,也就是在以白色的紙為主要材料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上一篇:
趙克禮:以文化書法開啟少兒美育啟蒙
下一篇:
書法評論呼喚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