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點精神的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714]次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
竹堂
日前買一本《中國九十年代詩歌精選》,翻了前言和後記,詩,一首也還沒有讀。想到20世紀80年代,因為年輕,連明徹夜的讀詩寫詩,期想成為詩人的時光,不禁啞然,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如果說是該笑,是笑先前之我,少不更事,不自量力,讀詩寫詩,全是青春期的幼稚病而已;如果說該哭,則那時的少年意氣,早已蕩然無存,也許生命的格調,每況愈下,遂即差不多墮落為吃飯機器了。
我在這本書的目錄中,幾乎找不到熟悉的名字。是我與詩疏遠了,還是詩與我疏遠了,也說不清。詩歌成了極少數人的行當,正如將被搶救的絕活。這毋寧便充滿一種悲涼況味。想來這些詩人們很難以詩自活,寫詩必是食色之外的勾當,這種勾當也沒有多大的娛樂性,也不招人注意。於是不得不陶醉於自己經營的崇高感與使命感的網中,不能自拔。這些詩人啊,早已沒有桂冠,然而他們居然堅持著、固守著他們的精神家園。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壯烈。
牧歌寫的後記也感慨不已。不妨照錄幾段:
“對與一個詩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詩。詩人要歌唱大地,要詛咒黑暗,要追尋心靈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詩人首先是精神貴族,即使是饑寒交迫也不為五鬥米而折腰,除非你不做詩人;詩人要不斷地創造和反抗,創造自由、平等、博愛,反抗奴役、壓迫,詩人的價值取向永遠是獨立的,否則就成為禦用文人;詩人要追求民主自由法製市場經濟科學人性理性智性,推動社會的進步,要啟自己的蒙和民主的蒙,要有良知和有所擔當;真正的大詩人要耐得住寂寞,決不會在眾聲喧華中逞一時之勇,否則就墮落成小醜。”
“詩人永遠是高貴的,或以詩成人。詩和人都一文不名,
上一篇:
趙克禮:以文化書法開啟少兒美育啟蒙
下一篇:
書法評論呼喚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