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對當前書法創作的思考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3052]次

對當前書法創作的思考
                                                ——葉鵬飛


    每個藝術家,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脫不了特定的生活環境,表現出這個時期的藝術風貌。書法藝術創作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孕育了書法的熱潮:各種書法組織的成立,各種層次的書法專業報刊與專著的出版,大量古代優秀碑帖的發行,書法教育的興旺,理論研究的構建,使當代書法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代書法家,既要麵對曆史流傳下來的、猶如一片大海的豐富遺產,必須經過艱難跋涉才能達到彼岸;又要麵對東西方的藝術思潮和創作方式,不斷接受新的事物,要做到這一步,並非易事。從另一角度來說,已使書家的知識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們談起現代美學、現代藝術觀、現代哲學來,會使前輩們慨歎,新的知識結構,帶來新的思維特點,產生新的創造才能。書法家的視野變得開闊,對書法的理解已變得寬廣,對技法的認識已豐富多樣,對創作的取向已變得清新,也使傳統的書法風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當前書法創作現狀來看,在形式上已很少有整齊一律、對稱平衡,尤其是古賢們所激賞的那種“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的中和之美,不再喜歡用筆光潔、結體平正、章法整飭的形式了,對傳統形式的常規狀態進行了改造,將形式因素誇張,在最大限度內發揮點、線、墨色及其構成的關係,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約束的靜態平衡,而喜歡用多變的節奏,於不平衡中求平衡、於不自由中求自由,展示出縱情揮灑之姿、驚心動魄之態,追求美妙多趣的形式,逐步建立了當代書法的審美原則。

    在創作上,書家們認為用筆與結體是書法藝術的本體結構功能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是體現筆墨的同構效應,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打破了古人“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的觀點。認為用筆需要線條意識,結體需要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