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沒有意義——時代期許書法藝術的價值重建
——魯明軍
賀照田斷言:當代中國知識界對意義問題表麵強調、實質擱置。他說,這些年中國學界“終極關懷”一詞用得既繁且濫,但究其實,在絕大多數談“終極關懷”的人那裏,他們的談論僅是談論而已,並無對他人和自已精神痛苦、身心感覺的真正切入,而在此之所以提出書法藝術的價值重建這一“終極”問題,正是源於其相應的當下事實-----意義:沒有意義。筆者以為,當代書法之意義就是沒有意義!或許尚不能肯定其意義已消失殆盡,但漸趨淡隱、直臻虛無之征兆的凸現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不管是從書法本身來看,還是從書法在公共領域中的文化身份和價值承擔而言,其確已麵臨著價值崩潰而屢遭質疑的現實難局。所以,一旦書法離開了價值關涉,“請看作品”就意味著隻有一句空話而已。
那麼,什麼是意義呢?什麼又是書法的意義?
所謂意義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種價值指涉,其既是對主體精神和物質的一種根植和呈現,亦是對客體存在的一種關照和作用。對於書法藝術的意義,我們同樣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個方麵:從主體角度看,亦即內在地看,書法既是對於主體精神的一種體驗和表現載體,也是對其物質生存形態的一種感性表現;既是一種情緒調節,也是對社會思想文化的一種體現或超越,但並非是一種附庸。而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當代”所以爭論不休,恰恰說明當時人們從來不是以作品本身作為價值判斷的起點,相反,總是以潛藏在作品背後不同的價值標準來判斷作品的,書法的意義既須具有精英引領的身份,又須在普適化中實現自身的獨立價值。正如餘英時在論及文化重建問題時所說的,學術與文化隻有在民間才能永遠不失其自由活潑的生機;並且也惟有如此,學術和文化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