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論書法的逆向發展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172]次

論書法的逆向發展
                                                 靳平夫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如果說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時代書法家創作出的一幅幅新的作品,這在書法發展史上被認為是順向發展的話,那麼讀者與觀眾站在自己時代的基點上,反過來充實豐富傳統作品的意義與價值,這在書法發展史上則為逆向發展。因此說順向發展是按照曆史時間順序進行發展,是既往的書法如何影響後世的書法,後世的書法又如何沿著傳統的路子前進,在這種發展形態裏,我們不難尋覓到曆代書法及各種書法現象之間的淵源,流變關係,把握書法史延續、演進的軌跡;逆向發展是與時間順序相反的發展,是每個時代的當代光芒從不同角度照亮過去的遺產,使傳統作品和曆史上書法現象的隱藏含義程度不同地凸現出來,從而使其意義與價值重新建構的發展。在這種發展形態中,我們能夠窺視某一書家、作品或某一書法現象在不同時代所獲得的不同意義遭到不同命運,從另一方麵看到人們書法觀念和審美趣味的曆史遷移。簡言之,書法的發展,是順向與逆向發展兩條線索同時展開並互相促進的統一動力過程。一方麵,每個時代的書法總是既接受傳統的恩澤,也受到傳統的約束,同時又不同程度地突破傳統的產物,另一方麵每個時代的書法又總是要在過去傳統中尋找自己的曆史原型和早期胚胎,這種傳統影響現實,現實改變傳統,而改變了的傳統具備了現實性,受傳統影響的現實增強了曆史感受力的循序漸進的動力,正是書法史發展的動態結構。

    一幅書法作品問世(既已在不同程度被接受了的)總是要招致眾多的讀者與觀眾的闡釋和評價,於是逐漸形成為作品的顯在意義。後世的讀者與觀眾常常認為這就是書家創作時的最初意義。其實,這種意義是後代讀者與觀眾發現、賦予的,今天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甲骨文、三代吉金文, 以至小篆、隸書,都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然而就其剛剛創造出來或者使用時期,並非著眼於它的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