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結構的疏密虛實與俯仰顧盼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817]次

結構的疏密虛實與俯仰顧盼

    書法藝術的結構,是指每個字點畫線條之間的搭配組合,“積畫成字”。點畫的輕重精細,方圓長短,部首的大小高低,敧正寬窄,須經過妙巧的組合才能“起伏隱顯、陰陽向背,皆有意態”(張紳論語),才能產生書法美的結構形式。如小篆的古樸圓健、隸書的婀娜多姿、行草的敧側險勁、楷書的端莊穩重等。

    書法美的結構形式是多變的,但總的來說不外乎疏密虛實與俯仰顧盼。無論何種書體都有筆畫繁簡之分,偏旁部首的大小之別,這就要進行疏密虛實的處理,使密處見疏,實處見虛,以此來互為約束,彼此協調。一般來說,疏密變換的運用大都是:少讓多、短讓長,窄讓寬,上複下,下承上,高迎低等,使之和諧而又生動。此種結構形式在楷書中較常見的,湯臨初在《書指》中曾說:“真書點畫,筆筆皆須著意,所貴修短合度,意態完圓。蓋字形本有長短廣狹,大小繁簡,不可概齊。但能各就本位,盡其形勢,雖複字字異形,行行殊致,乃能極其自然,令人有意外之想。”如柳公權楷書《神策軍碑》中的“地”字心密而實,但“土”與“也”的最後一筆作虛疏舒展。“之”字上部收緊而下部疏鬆。“集”字上部嚴謹慎密,而“木”字一畫作橫向伸展,一密一疏,對比強烈。這些字的疏密虛實可謂是“盡其形勢”的。而行草虛實疏密則表現得更為明顯,並以牽絲連筆來挪讓相接。如孫過庭所寫《書譜》結構,疏密變換生動自然,其疏朗茂密處不顯擁護鬆散,體態恣肆中不生硬強湊,充分體現了他自己的結構形式美的觀點:“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將疏密寓於“違”與“和”之中,將虛實寓於“犯”與“同”之間。正如戈守智所說“實則串插,虛則管領,合則救應,離則成形,實乎其所本然者而卻好也。互換其大體,增減其小節,移實以補虛,借彼此益此。”

    如果說疏密虛實主要是為了使結構協調相融,那麼俯仰顧盼則是為了使結構承接相應。所以,歐陽詢說:“調勻點畫,上下均平,遞相顧揖。”俯仰適用於上下結構,顧盼適用於左右結構,即使是單結構的字也需要俯仰顧盼之姿。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曾提出:“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布置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