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利之美
陳振濂
用筆的個性特征代表了作品的風格特征。在書法中,用筆始終是最主要的技巧內容之一。如果把用筆的藏頭護尾、中鋒側鋒等當作一個完整的係列,則在不同的表現場合下,它大致可分為隱與顯兩種類型。隱型用筆盡量削弱頓挫中側的誇張程度,追求內在、含蓄的風度。顯型用筆則盡量強化頓投保 側的原有動作,使它更清晰化、明朗化、節奏化。自古以來,在顯型技巧中充分發揮的書家不計其數,褚遂良是一個,顏真卿也是一個。至於草書中則更難以五一一枚舉。如果我們立足書於法史的回潮,則一部曆史就是技巧從無到有,從幼稚到成熟、從隱到顯的全過程。甲骨文中的用筆技巧幾近等於零——這與它的刀刻有關。金文有變化,小篆又把它拉向技巧的收斂內藏。隸書是解散篆體、第一次表現出顯型技巧的轉折、方圓、頓挫、疾徐;楷草書又在隸書的基礎上更“顯”型化,上舉顏、褚多家即是書法發展到唐代走向全盛的一個必然成果——在技巧上努力顯現已有水平的豐碩成果。
宋代書法在已有的唐法程度上又對技巧的顯型化作了大力發展。黃庭堅、米芾在寧代雖然分屬傳統與創新的兩種風格屬類,但在技巧上的求“顯”棄“隱”,卻是共同的趨向。黃庭堅用筆斬截爽利,每頓挫必有線型的抖動以作標誌,折金斷鐵,有一種技巧上的爽利之美。他的結構也隨線條而發展,最典型的即是“輻射”體,收縮中宮、張開四周,是一種縱橫瀟灑無不如意的“爽利”式結構。米芾雖然秉承晉人的風格,但在用筆上也從隱到顯,對所理解的每一個技巧動作都毫不掩飾、著力點出,因此他的書法雖不乏魏晉的融合之美,但就用筆的風度而言,卻是匠古而非中古的。他自稱是“臣書刷字”,黃庭堅說他是“快劍斫陣,強弩射千裏”,都是指他的斬截爽利而言。相比之下,他們都不重藏蓄,但當然他們也不屬於粗率之美的類型。
爽利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