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運筆點畫的墨色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630]次

運筆點畫的墨色

    運筆點畫的墨色是構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書法所特有的藝術功能。我國曆來有“墨分五色”說,墨是一色而何來五色?這就需要在運筆用墨中不斷地變化,使墨色枯濕濃淡、燥潤妍險各呈其態而自然替換,濃纖間出,風神灑落,可見墨色之美是豐富而多彩的。因此,我國曆代書法家很重視墨色,把它看作是書法藝術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孫過庭在《書譜》中把形成書法美的因素分為五個方麵:“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五合交臻,神融筆暢”。

    墨色的枯濕濃淡、燥潤妍險從宏觀上來講貫穿於整個書法創作過程中,每一件書法作品對此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而且枯與淡、濕與濃、燥與險、潤與妍是相輔相成、相映成趣的,表現了相應的神彩、形質、氣勢與力感。一般來說,枯淡燥險的點畫線條顯得筋骨強健、瀟灑遒勁。濕濃潤妍的線條顯得血肉豐滿,渾穆持重。值得指出的是墨色這種不同的形態始終處於微妙的對換互應狀況,各自都不能走極端,或一味的枯淡燥險,或一味的濕濃潤妍。“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書譜》)即好幾畫、好幾點擺在一起,其形體墨色要有不同的區別。留筆濃妍要不感到遲緩,迅筆燥險又不流於過速。運筆線條墨色燥險枯淡時,把筆毫翻轉(用濕的一麵)線條便潤妍濃濕起來。如此的運筆使墨,不依靠規矩可以方圓合度,棄除鉤繩而曲直也可以運用自如,充分表現其美的形態墨色於筆端,融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在紙上。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是使用墨色的高手,他具有精湛的運筆水平,使筆能翻轉起伏、跌宕跳躍,因而墨色變化多端,時而枯淡,時而潤妍,或而艱澀燥險,仿佛墨已幹枯窮盡,時而濃妍橫溢,好象墨如湧泉間出,《多景樓帖》就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墨色特點。又如米芾的《樂兄帖》墨跡,通篇黑色豐潤中見險燥,如“米芾”、“命”、“朝”等字中的枯筆,卻是由濃過渡到枯,就是說不是依靠筆中無墨來寫出枯筆,而是筆中含有濃墨而寫出枯筆,這才是達到運用墨色的高級境界。

    墨色的枯濕濃淡、燥潤妍險從微觀上來講往往與書法家寫時的主觀心情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