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書法風格範疇談——“獰厲之美”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273]次

  獰厲之美
                                             陳振濂


    獰厲使我們想起了地獄和魔鬼。逍遙自得、拈花微笑的文人雅士是無此膽魄,高官顯爵、烜赫一世的貴族將相則視它為下裏巴人而不屑一顧,隻有在最底層的芸芸眾生乃至奴隸賤民們,才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又是在不那麼神聖的環境中用血與汗譜寫出這一切。

    這當然是一幅書法界的地獄變相圖,獰厲之不登大雅之堂顯然易見,因此它絕沒有資格升入天庭,在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我們看出了那種強烈得讓人受不了的氣概。此外,線條的方折生硬、圭角橫生也令人吃驚,這是一種毫不掩飾的、也毫無回旋餘地的決絕處理。至於章法處理幾乎不體現了任何既成的規範,錯落與穿插也沒有顯示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跡。甚至,在實用條件的製約下,《龍門二十品》的作者隻是不違反文字應用的一般規則而已,我們可以感覺出,這些不知名的作者在書寫和刻鑿時好象沒有什麼處理意識——也許他們根本沒自覺到自己是在從事書法藝術創作,並且在上千之後,這些斑斑剝剝的信手鑿打之跡曾被一些第一流的書法家們大加讚歎,還奉為書法史上最了不起的劇跡。

    這是書法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絕對缺乏藝術意識的遺跡,書法史上的頭號傑作。自相矛盾的表層之下,掩蓋了又一個有趣的謎:在戊戌之變中一逃了之的弱文人康有為,在書法史上是有數的研究專家,按說他應當對董其昌的北魏造像記,但他卻獨獨鍾情於獰厲之為閏的北魏造像記,似乎這位“大聖人”,倒是甘心情願地拜伏在山野村民、刻鑿匠人的刀斧鑿打之下。同類而不同嗜,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卻去對獰厲之美如此厚愛,這大約是龍門造像書法的創造者所無法想象的幸運。

    獰厲之美是一種氣魄之美。它崇尚雄強,誇張力度,但這又不同於象顏真卿的雄渾。如果說,在盛唐諸公所頌揚的陽剛之美中,是以技巧的完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