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中的特技與效果
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內涵和傳統功力的深厚外,往往還由於其技巧運用的得當。運用特技來取得通常情況下得不到的藝術效果,是書法藝術在新的曆史生活氛圍下一個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麵。日本前衛派和少字派書法,以及中國現代派書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運用了一係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應該強調的是,特技的運用,應該是在不違反書法總體的創作原則為前提的。如使用毛筆、宣紙而不是別的,也許更明確地強調的就是必須是使用毛筆一揮而就的。這是一個極為嚴格且嚴肅的前提,不容動搖。因此,書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筆(其中包含沾墨、運筆)、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濃淡墨、使用膠水和白礬水、使用顏料色彩等)、用紙(其中包括殘破法、折皺法、重疊法)這三個方麵。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書法用墨比較單調,比較多的是枯潤變化,這與古代隻使用墨塊磨墨和墨的質量有關。此外,從書法作品傳遞的媒介看,古代沒有像今天的展廳,其作品大多是自娛、或贈送,沒有像如今展廳洋洋大觀精華彙萃的作品展。這些,都影響了書法在墨的運用上的藝術的追求。當代書法藝術領域開闊了,加之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條件,使墨的運用在藝術試驗實踐中成為可能也成為必然。
a)濃淡墨的運用技巧
書條作品中的枯潤、飛白等變化,如采用濃淡墨進行處理,有著奇異的藝術效果,而作品內容的意蘊也會得到拓展。
濃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與墨在宣紙上聚散速度、著色度不同,使用一個筆劃中或一個字一幅作品中出現過渡自然、濃淡相間的墨意。
濃淡墨的運用,關鍵在於蘸墨,其次在控製水量,三是及時進行吸墨吸水處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後蘸墨,具體做法是讓筆在筆洗中大至洗淨,撇至五成濕,然後讓筆鋒一側蘸墨,馬上進行書寫;二是先用筆蘸墨,然後快束蘸水,即刻書寫。這種用墨法極象國畫中濃淡墨的運用,所不同的是國畫可以複筆,而書法絕不能複筆,必須是一揮而就,再就是運筆速度比較快,不容猶疑和遲滯。寫時還須用舊宣紙和廢宣紙及時吸幹,以免出現“墨豬”。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