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論《書譜》之“五乖五合”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99]次

目前研究孫過庭《書譜》的文章、書籍不少,其中也有論及《書譜》“五乖五合’’內容的。但現有研究對“五乖五合”論關注不夠,本文力求對已有課題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價值在於:準確理解中國古代傳統書法理論G這裏指孫過庭“五乖五合”論),明確書法創作如何才能得到正常特別是超常發揮,達到創作巔峰狀態,揭示“五乖五合”深層原因,說明人的境界最終將決定書法的境界,從而提示心性修為的重要性,說明“五乖五合”這一創作論對於書法創作的重要意義、啟示   

    一、“五乖五合”與孫過庭書法本質觀的關係。

    孫過庭《書譜》立論之在,是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麵來揭示書法藝術的創作規律,這是孫氏宏論玄言,不舍宗旨,微言據以切身體悟而分論有序的書學思想之體現。毫無疑問,孫過庭在《書譜》中舉凡書法史、書法批評、書法創作、書體比較及書法繼承與創新等問題都有精辟的闡述,反映了他對書法藝術的遠見卓識。但《書譜》最具特色之處是貫穿全文的抒情寫意論,它是《書譜》書學思想之精髓。在孫氏眼中,書法藝術是作者情感、心意、性情外化而出的筆歌墨舞,故孫過庭認為書法的本質在於表記心靈(“書為心畫”),用文中的話說就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就是“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直視書法為寫意、抒情藝術,強調書法為書者精神、情意的載體。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