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曉雲
藝術創作的目的何在?是精神迷狂的發泄?是某種個體心理的體現?亦或是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心靈與人類原始精神的交融?這是多麼神奇、多麼晦澀嗬!
從模式上講,藝術創作有“心理”與“幻覺”之別。前者創作“素材”。來自於人類有意識的領域,如人生命與情感體驗,創作使上述素材提高並升華到詩意與表現的水平;而後者的創作“素材”,似乎是人類心靈深處某種說不清道不白的“原始狀態”。
這是一種永恒的、人類陌生的然而卻又是無所不在的超凡存在。當它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出現時,足以徹底粉碎原有的業已定型的任何標準與準則而成為一種全新的“準則”。
我們從懷素、徐渭、八大、凡高等人作品中,不難發現它的存在。在他們的世界中,深邃得令人神往,神秘得使人發狂!
顯然,藝術家創造力的最深泉源,正是這種無處不在的“原生狀態”,它使得藝術家的作品,有可能具有一種前所未有、神秘莫測和無窮無盡的創造意義。
人們(包括筆者本人)無法準確地把握與重複,更無法對此作確切的、一般意義上的描述當內心的騷動與尋覓的痛苦迫使我從一個意象跳躍到另一個意象的時候,當負載著有史以來人類的混茫在刹那間掠進我的腦海的時候,當我的思維超越時空而進入到一種無序的地無意識領域的時候,什麼“一已之情感”的發泄,什麼生活瑣事描繪,什麼悲歡離合的寫照……,一 概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有的,隻是想代表人類或一切能夠被我所代表的人們,訴說那千百年來、千百萬人心中茫然又從來未有過的全新精神體驗,是一種錯過時期就再也聽不到了的遠古回音!
我終於明白,那被千百年來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淺唱低呤、沉迷顛狂乃至於所謂的殫思竭慮,隻是藝術家生活的某種寫照而已。
真正的創作,是把那瞬間即逝的東西,完美而獨立地固定下來,使不可說或不曾說成為一種可說,使混沌與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