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元民
內容摘要:“骨”是漢魏六朝審美領域內的一個特殊的審美規範,也是魏晉六朝書論的中心範疇。對書學風骨論作縱向的曆史考察,就會發現,六朝書論中的骨論是在與其它相關範疇的對比論述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關鍵詞:漢魏六朝;書法;風骨
“骨”是漢魏六朝審美領域內的一個特殊的審美規範,也是魏晉六朝書論的中心範疇。它的最早使用,是在yabo22官网 品鑒中,“漢代相人以筋骨,魏晉識鑒在神明” [1]。兩漢時,傳統相術特別是其中的骨相說影響甚廣,幾乎規範了當時yabo22官网 品鑒的方向。加之漢代盛行陰陽五行說和“氣一元論”為特征的形而上學宇宙生成論,多從外部聯係的角度考察自然和人事,使骨法這種外在形相的樸素考察方式得以風行。故湯用彤先生說:“漢代相人以筋骨”。漢末魏初,出於政治上的需要,yabo22官网 品鑒更重棄名求實,唯才是舉,偏重對人的情性、才學的估量,並將骨、筋、氣、肌、血與五行相聯係,承骨相說而引申為“五常”。,雖未脫盡與現實人文政治的聯係,但作為重骨法、骨相的yabo22官网 品鑒向重神理的yabo22官网 品鑒的過渡,它不再斤斤計較於骨骼配置和形相嚴正等講求,而更重在“骨質”、“骨植”與“氣”、 “力”的聯係,希望通過骨相與神氣、氣力,探知人的氣質才性,乃至雄強氣格。
及至兩晉南北朝,yabo22官网 品鑒又有了新的發展。雖不脫相術和前兩階段品鑒之風的局限和影響,但已向關注yabo22官网 作為個體獨立存在的精神領域靠近。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接近於審美觀照和藝術欣賞,更趨於對yabo22官网 作為個體存在的人格魅力和風韻神采的鑒賞體認,將“骨”與“氣”、“力”直接組合,如《世說新語·品藻》載: “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而《晉書·王羲之傳》亦載:“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並常以“風”作為yabo22官网 品鑒的重要語辭,與“骨”一起,被賦予過去未曾有過的審美屬性,以指稱人誠於中而形於外的精神風貌,並將人的體骨形貌與才性修養、風度儀表綜合為一體,予以不同於倫理道德評價的賞鑒評定。產生許多出人意料、詞約旨豐的新義。我們看到,當時yabo22官网 品鑒經常使用這一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