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楊啟超書康有為筆法論》序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4: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681]次

作者:張進賢  來源:深圳特區報

  由於職業與愛好之故,我先後結識過不少書法家,其中有些還是相當有成就有名望的,如沈鵬、陳叔亮、錢君陶、謝雲等先生,並為他們編輯出版過專冊,近年在邊陲深圳又結識了楊啟超、魏寶榮、劉墨等較年輕書家,他們的聲望雖不大噪,但作品卻各具魅力,散發著時代精神,我為獲得這些新舊師朋而歡欣。

  認識楊啟超先生,我是先被他的作品激發興致所引起。記得一天,我去竹園賓館畫廊裱畫,在門前見到一塊書畫展的標牌,上邊書寫著幾個寬宏別致的行書大字,激賞著我的雙眼與心靈。進室後,我丟下裱畫的話題,開口便向畫廊的李星子經理問起題寫此牌的書家來,經介紹方知出自一位不曾相識的楊啟超先生之手。隨後不久,得到會麵暢懷,我進一步了解到楊君是位執教美術的老師,也是一位喜文愛墨的夫子,由於他長年的苦心耕耘,作品盈室,自認與書有緣,福在其中,著名畫家王子武先生特題寫“福中書屋”贈之。當看到他大量的書畫作品之後,知道楊君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他懂音韻,能詩文,喜山水,攻花鳥,有時也動下刀鑿上幾方印石。他的詩情濃鬱,畫風雅淡,書法堪稱一絕。楊君的楷書既有著顏書的懸肘功力,又具有魏碑風韻以及宋人的筆墨意態。他尤其擅長行草書,其作品除一些條幅之外,而更喜愛作巨幅長卷,書文多取燴炙人口的《古文觀止》及詩詞歌賦,這些長卷,字達數百,紙長數丈,均能筆隨意轉,穿插得宜,統篇貫氣,自然天成,而字字不失規範。楊先生認為“默守成規舊矩是藝術的悲哀”。因此他十分注重洞察時代脈膊的節奏,捕捉大自然變幻的旋律,並將它們融會到自己的藝術中去,從而形成他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書法作品特色之一在於注重用筆,為使筆畫產生澀進不滑的藝術效果,他刻苦琢磨出逆鋒倒筆的行駛,自號為“倒書”。這一標新立異,勇於創造的精神,素來是有成就的藝術家所共有的。

  統觀楊君書風,寬宏樸厚,自然天真,雅拙並存,詩書交融,令人心曠神怡,調動起欣賞者的審美情緒及感受。全國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著名書畫家邵宇先生在看到楊君書作之後,當即揮筆寫道:“啟超詩書,功底頗深,拜讀之下,深為敬重……”表示讚賞與鼓勵。

  本冊《楊啟超書康有為筆法論》最突出的特色是書論及書法兩具,可賞可讀,就書法藝術而言,係楊先生的精心新作,它雖不能概括楊君書風全貌,但卻能觀賞到一二。此書以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