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雲南清代流言書法作品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460]次

“改土歸流”是明清兩代中央政權在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的世襲統治,改行任命內地官員(流官)到邊疆任職的政治措施,自明永樂年始到辛亥革命止,曆時600餘年。清初,平定盤踞雲南多年,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割據勢力後,康熙帝對邊疆省份實行直接委派巡撫和總督進行管理,在民族地區裁撤土司,設置流官。清雍正年間,中央政府派到雲南的流官數量很大,官員的官階更接近基層。
  在雲南做各級政府行政長官的“流官”,自康熙始,曆朝不絕。流官大都來自文化較發達的內地,自身文化藝術修養較高。著名的有沈王賚、許宏勳、阮元、王文治、宋湘、顧蓴、羅繞典、桂馥、林則徐、吳鐵柵、龔樹勳、張建勳、楊書績等人。這些流官在任上,看到雲南奇峻旖旎的河山,無不擊節讚歎,吟詩作畫,作品頗豐,且經久傳世。從現存傳世的流官作品來看,他們的藝術作品以書法最為常見。在流官的推動和影響下,雲南也湧現出不少本土藝術家。
  下麵擇其代表,介紹如次:
  ◆ 沈王賚
  江蘇淮安人,順治年舉人,放任雲南州武定知府,有政績。後到澄江府任府尹。書學二王兼歐陽詢,筆觸勁健灑脫。作品落款喜稱山陰沈王賚,鈐印兩方,均為朱文方印:沈王賚印、霖武。
  ◆ 許宏勳
  遼東人,字元功,為避諱清高宗(弘曆)之弘,亦將弘寫為宏。許氏於康熙二十五年出任雲南按察使,尤銳經濟實務,為官秉明廉慎,頗有政聲。許氏尤擅大字,書法墨汁飽滿,蒼勁有力,落筆放蕩不羈,渾如天馬行空,龍蛇飛舞。落款多為弘勳兩字,弘字右側,喜連寫,極似口字,勳字為連筆,很難辨認,隻有熟悉者方能辨之。款下多鈐印兩方:弘勳私印,為白文方印;元功,為朱文方印。許宏勳在滇多年,留下不少墨跡,如昆明城內圓通寺的“圓通勝境”,昆明海口石城的“雲莊”、“湖天鎖鑰”,通海縣秀山湧金寺大雄寶殿匾額的“佛穀雲深”等。這些字大小均達數尺有餘,多被刻於大型匾額上,至今仍清晰可辨。
  ◆ 王文治
  江蘇丹徒人,字禹卿,號夢樓。乾隆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讀,後出任雲南知府。王氏自幼聰慧靈傑,頗有才氣,人人謂之真才子也,其以書法最擅,得董其昌神髓,書體秀逸天成,筆觸流暢如雲。乾隆年間,他與浙江錢塘梁同書齊名,但梁同書說自己天分不如王文治。王文治的書法秀逸淡雅,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劉墉的書法講究表現力,以濃墨氣勢和魄力勝出,王文治的書法,學習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