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攬民國時期的書法創作狀況,一是存在著單純尚碑或尚帖的創作取向,二是有對新的書法發現(甲骨文、漢簡)簡單繼承的創作樣式,三是出現了融碑於帖、揮灑自如的新樣式。其中第三種創作理路,創造出了一種不同既往的書法風格,即作品中呈現出一種自由散漫、略帶幾分無意識或潛意識、別有韻味的風格傾向;這成為民國書法的主流創作樣式,也是民國時期書法的主導性風格。具體說,這一創作理路有如下顯著特點:
從創作心態上看,民國時期的書家大多具有一種“無意識”的創作狀態。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仍處於內憂外患的動蕩不安局麵,殘岬目穀照秸土甑墓謖秸穀嗣譴τ謖鉸矣膁嫻耐倉攏貝豢贍芨櫸姨峁┯葡械拇醋鞣瘴АS謨胰臥諶⑺氖甏蟾?SPAN lang=EN-US>“標準草書”運動,其動機卻不是為發展書法。他認為,“國事多艱,玩物為罪”,研製與推廣“標準草書”是為了“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於右任《標準草書與建國》,載《標準草書千字文》)這頗能代表當時文人“實用救國”的時代心理。因此,當時書家的書寫心態根本不同於封建士大夫書寫時的悠然與閑雅。由於救國救民的心態和科學與民主進程的推進,社會上出現了新型的文化人。我們所說的書法家在當時或是新型文人學者,或是新型畫家、政治家等身份。由於職業的特點,他們不必像那些以字謀生者一樣必須追求作品的雅俗共賞,也無須有清季遺老們從事館閣體一樣的束縛。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把書法作為大事或職業來從事,並不存在“先散懷抱”的準備過程或謹小慎微的創作心態。再者,他們中的優秀者大多學貫中西,因此,也就眼界開闊、思維活躍、反應敏捷,已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書家的知識結構和行為方式。他們從事書法說到底隻不過是追求事業之餘一種適性、美觀的書寫而已,所以他們的“創作”自然帶有舉重若輕的灑脫心態,其書風也就不會是傳統式的工穩與閑雅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