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清代書法掠蹤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895]次

中國書法在清代的發展,相對除當代外的其他曆史時期而言,應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朝代。
  中國書法在清代的發展,表麵看來,大體可分三個時期——事實上對清代書法的分期,在當今學者的研究中,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將其裁定為前、中、晚三個時期。對書法藝術在晚清時期的發展,學界人士的劃分多無爭議,即由道光以降至宣統末年。但對中、前期的劃分,卻有些分歧,原因是在康乾盛世的延續中間,有一個雍正皇朝,以致近代學者的分期研究出現兩種情況,即或將雍正朝並前,或將其歸為後者。對此,筆者持並前之說。事實上雖說雍正皇朝僅有13年之久,但當時國家戰事頻仍,內憂外患,國朝經濟發展已經滯後,民不聊生,導致此間的文化發展,大多因了文字之獄的大興而幾近窒息。而書法,在當時,其命途之衰實非用一句發展緩慢可以籠統言之。相反,真正的評價恐怕得從曆史的綜合因素進行考慮。誠此,不提也罷。
  總之,對清代書法的總體發展要是用一句話概括,則可稱之為:以乾嘉時期樸學大興為分水嶺,前此是帖學一統江河,其後則是碑學一枝獨秀。
  明末餘緒——“遺民書法”
  顯然,要談清初的書法發展,不提“遺民書法”是說不過去的。
  清代書法的發展在前期基本沿承了明末書風,所以這一時期書家的藝術創作,大多依然固守明代中葉興起的浪漫主義色彩。雖說表麵上依稀可見書家那種強烈的個性體現,但或者此間受到了時政影響而顯得多少有些拘謹。清初書壇,大體有上溯二王、董其昌和師米芾、王鐸兩股明顯的潮流。
  不論從曆史的發展,還是從書法藝術本體的發展脈絡看,清代書法的開篇,顯然是由明末而起。而明末書法藝術的發展,因了麵臨改朝換代等曆史變故之實,藝術家思想的變幻莫測既表現在對政治上的把持不定,同時也表現在對藝術創作理解的某種無可奈何性和落拓不羈。基於這麼一個曆史事實,晚明的書法藝術發展,除卻個別人能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堅持走自己的路外,大部分書家的藝術活動都是極其迷惘和無助的。
  毋庸置疑,清代“遺民書法”的產生大抵有兩種情況存在。第一種情況是有如王鐸的人生際遇。這類人,清廷能對他們授以高官,但並不弘揚這些人的人生哲學,更遑說張揚他們的藝術。或正因此,也就使得這部分藝術家在人清以後顯得滿心抑鬱而心靈無比頹廢,終日不得舒暢的心緒又促使了他們隻能將人生理想轉寄書畫,並藉此以求得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