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趙孟頫書論的核心:“用筆千古不易”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606]次

無論是在元代還是在中國書法史乃至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趙孟頫都是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峰。在藝術評判與封建倫理的雙重標準下,趙孟顆成為書法史上爭議最多的yabo22官网 ,而他的著名論斷“用筆千古不易”,又使得後世見仁見智,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一切都凸現了他在書法史中的重要地位。趙孟顆是在一種特殊曆史條件下產生的具有特殊地位的曆史yabo22官网 ,對他藝術生命的評判,應該注重從時代與個人的互動中去做全麵客觀的分析與把握,以避免過去一些隻注意對個人因素的透視而忽略曆史背景因素的謬解與偏見。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本為宋太祖之子秦王趙德芳的後代,因先祖賜第於湖州,故後世一般稱趙孟頫為湖州人。自幼聰明慧穎,讀書過目成頌,為文操筆立就。元初,世祖忽必烈網羅漢族知識分子,行台禦史程钜夫舉薦趙孟頫入朝,世祖見其才氣英邁,神采煥發,舉止超俗,容儀非凡,十分欣賞,甚為親重,賜官集賢直學士。元仁宗時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故時稱“趙承旨”。趙孟顆為官清正廉潔,敢於直言,常思及“餘惟上為國家,不為吏民,慎謹興息。”(《答子誠割”趙孟顆本為趙宋貴胄,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銳複雜的情況下,“被薦登朝”,“為元所獲”。(清·陸心源《宋史翼》)出仕為官實則非出本意,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雖官居一品,但心情抑鬱,常常流露出彷徨的矛盾心情:誰令墮塵罔,宛轉受纏繞。
  昔為海上鷗,今如籠中鳥。 
         趙孟頰《鬆雪齋集·罪出》
  濯纓次判隨漁父,束帶寧堪見智郵。 
  淮擬新年棄官去,百無拘係似沙鷗。
         趙孟頫《鬆雪齋集·歲晚偶成》

  趙孟頫專心藝事,厭倦仕途,誌屈心寒,退隱思歸的心緒溢於言表,他十分向往自由無羈的田園生活:
  ……擬卜築溪上,以為終老之計,而情願未遂,極令人彷徨,兼居行乏力,萬所甚憂。趙孟頫《致南穀真人書》
  功名亦何有,富貴安足計?
  唯有百年後,文字可傳世。
  譬溪春水生,必誌行可遂。 
  閑吟淵明詩,靜學右軍字。
         趙孟頫《鬆雪齋集·酬滕野雲》
  趙孟頫學識淵博;……於諸經,無所不通,而尤邃於書。嚐作傳注以發其微。律呂之學,得不傳之妙。辨郊祀配位之禮,定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