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所講有關筆墨的內容是十分淺顯的道理。雖然它很淺顯,但是筆墨在目前仍然普遍的受到忽視或輕視,所以我認為有必要提出有關問題,讓大家去思考:究竟忽視筆墨對現代中國畫的發展會有什麼壞處?
中國筆墨的重要性在晚清之前,根本是天經地義的創作及欣賞準則。在此,我先要提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畫筆墨所獨有的深厚藝術內涵,十分不同於一般西畫觀念的線條與明暗調子。如果我們不理會筆墨已有的高標準去研討,就很難可以得到有深度的成果。自從中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鎖國政策以後,曆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大多數自命為新時代的青年知識分子對中華固有文化失去了自信,於是就反對一切中國舊有的倫理、政治、藝術、宗教。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創下史無前例的對本身民族文化極度摧殘的悲劇。
筆墨受忽視的原因
現代很多中國畫家有一種類似被催眠的心態:以為讚成傳統是落後,認同西方觀念是進步。這種心態使近代中國喪失了曆史上所具有的泱泱大國尊嚴。二十世紀中期以後中國畫筆墨之所以普遍受忽視,本人以為有下列三個原因:
﹝一﹞對筆墨沒有深入認識所引起的誤解。
二十世紀中國的教育製度已經完全西化,中小學課程缺乏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授,學生對毛筆的基本技巧都不能掌握。甚至大專程度的美術院校中國畫係,也多以素描觀念寫生為創作的根據。其實有關筆墨的各種評鑒標準,在曆代中國畫論中早已說得十分清楚,隻是很多水墨畫家不去研讀以致引起不該發生的誤解。
目前對筆墨普遍認識不深的,不僅是現代水墨畫家,即使是傳統中國畫家也不大重視筆墨是中國畫最重要的視覺元素。現在我以觀賞電影作譬喻,內行者是欣賞導演對電影獨有的藝術手法以及演員的演技,不隻是看故事本身,否則去讀小說就可以了。同理,觀賞中國山水畫不是看風景或者名勝,而是欣賞筆墨本身的審美品質,以及筆墨之間各環節緊扣的組織與虛實變化所產生的高境界。此外,對筆墨有隔膜者還多不知道傳統筆墨能增強作品的個人性。這可以由曆代大師各不相同的筆性得到證明。
﹝二﹞以西方繪畫觀念看待中國畫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