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中國書法結體原則感悟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586]次

縱觀曆代好的楷書書法作品,大多在結構上都符合三個基本規律:一是重心平穩;二是中宮收緊,四肢伸展;三是上緊下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這主要源於人的心理需求。無論是書法創作,還是書法欣賞,都有他的動因。因為書法的主體是人,所以,他的動因主要來源於人,來源於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此談一點我的粗淺認識。 重心平穩與中和的內涵

    中國漢字結體的第一要求是重心平穩,王羲之《書論》雲:“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因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不吃會餓死,未穿衣會凍死。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同時人們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穩定感,這與生俱來。安全感和穩定感最簡單的表現形式是平衡和重心平穩,這在小篆中表現最為突出。天平是絕對的平穩,但它形式上的一致,太呆板;我國傳統的手秤的平穩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內涵,既平衡,但又不呆板,因為他不是形式上的簡單統一,而是內容上的統一、平衡和平穩,太妙了﹗這是整體觀念上的平衡,在行書和草書中及為多見,它不拘泥於一個字的重心平衡,而是追求整體的平衡。人通過書法的創作或欣賞,在字的重心平穩中尋求使人心理達到平衡的東西,從而達到天地大化之道的中和。對於個體來講:“中和”既是生命健康成長的前提條件,又是精神心理安寧舒暢的必要手段;對於社會來說,“中和”既是統治者的久治之道,又是民眾保身的哲學。漢字的重心平穩體現了人的基本需求和中國文化“中和”的內涵。

    書法結構與團隊建設

    做事應有主次,事物發展應有主流,團隊應有核心。因為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一個人有限的生命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太短暫。沒有中心的概念難以成就一個事業。聚集才有力量,分散意味削弱和失敗,意味著孤獨。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都要求我們團結,聯結意味著友誼和力量,意味著成功。一個漢字包含了時空兩層含義,一旦一個字寫就,它不但反映了作者的修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心態,必然也會留下他那個時代的烙印,這是時間的含義。

    一個方塊漢字是一個平麵,它有四個方向,八個方位。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線條向不同的方向伸展都是有運動的意向,預示著未來的希望,隻靜不動沒有希望。老子無為、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