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從“藝術書法”走向哪兒?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96]次

讀了王似峰先生的《從“實用書法”走向“藝術書法”》,我的第一個感受便是本文的標題,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那不成了水墨畫嗎?——書法等於零了。
    不管書法怎麼講究,它都是“寫字”,嚴謹一點說,是“寫”由“字”所組成的詞、句、詩、詞、賦、曲、文。字和它所組成的詞句等等,不光有形,更有所指即意思。人們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除了欣賞是怎麼寫的,還欣賞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雖然欣賞的次序不一側重不同,但都兼而有之,二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斷難分割。欣賞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王似峰先生所說的書法的“實用性”吧?按王先生所倡導的“實用逐漸消退”以至完全取消的“藝術書法”,我不知道書法家該怎麼抹去筆下的字的意思,安個過濾鏡嗎?加個特別說明嗎?或者照著字典,隨便挑幾個字藝術地書法一通?——那還是書法作品嗎!書法藝術發展到現在,人們固然已很少以其交流信息、記錄事實、說明情況(相對很少而已,絕非“不複存在”),更多地是將其作品懸掛裝飾於廳堂室屋,除了陶醉於它們的形式美,還因其書寫的文字詞詩而欣然慨然悠悠乎樂哉,看不出它的實用性消退了多少,仍然實用得很哩。即使對當今的各類書法展廳中的作品,人們也要必不可少地去關注一下它的書寫內容,“實用”地沉浸於那些文學所營造的精神氛圍而得到愉悅激勵等等。順便說一句,王似峰先生說“人們投稿參展,哪怕在投寄作品中所附信劄的實用書法水平高於參展作品,主辦者仍會將參展作品給予展出,而決不可能將精美的具有書藝水準的信劄予以展出,否則倒會成為笑話了”,這才真是笑話呢!這更是當下的各類書法展的悲哀吧?企圖徹底消解書法藝術的實用性,去追求純而又純的“藝術書法”,無異於自毀長城,自挖牆角,抓著自己的頭發想拔離地球。
    當我們在專業的書法研討會和報刊上討論書法時,別忘了有一個未到場的重要角色。他們才不管你怎麼妙思玄想、滔滔宏論,他們隻依自己的集體無意識參與甚至主宰著書法藝術的未來走向。這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在這裏提到這些精神庶族,似乎有點掃書法藝術的貴族氣質的興,但在當代的中國,正是他們對民族文化書法藝術的越來越癡情熱烈的追求追捧,才把書壇鬧了個繁華喧囂,書家走紅。若沒有他們的需求,我們的書壇可能就會又如“文革”期間,除了抄寫大字報,一片死氣沉沉。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啊,電腦啊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