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書法的邊緣化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917]次

中國是一個重視書法的國度。從很早的時候開始,書法水平就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誌,宇寫得不好,科舉考試就難有好成績,就不好做官,所以學生們都很重視練字,社會也推崇這個。現在不行了,書法漸漸被邊緣化了。我注意到,在我生活的城市,原來不少報刊亭都有書法類的報刊,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了。書法報刊幾乎在報刊亭絕跡了。問問老板,為什麼不訂幾份書法類的雜誌,回答是“訂過,但賣不出去,積壓太多,幹脆不要了。不過頭幾年好賣。”這類情形,在大城市也一樣的。在北京,除了琉璃廠的個別書店,一般報刊亭和書店是買不到書法類雜誌的。
    是呀,這幾年隨著網絡文化的興起和英語地位的提高,加之電腦的廣泛應用,書法在實用方麵的作用降低了。各種考試對英語的推崇和豐富的多元文化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書法在實用方麵的不足使得青少年對它的熱情也降低了。整個社會對於書法的認知程度越來越低,以前匾額很多都是講究書法的,現在各種美術字電腦字滿街都是。以前靠賣字可以很好生存,現在就不那麼好辦了,一般的書家靠賣字為生是要餓肚子的,可以預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會越來越成為少數專門藝術家把玩的門類。
    筆者曾經和北大的餘傑先生和南京師大的林逸鵬先生在媒體上辯過理,很堅決地“捍衛”書法的尊嚴,和那些認為書法是沒落事物的學者進行過激烈辯論。不過,細細想來,盡管他們的認識有些偏激,但他們貶斥書法的觀點未嚐不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社會成員對於書法的認識。因此,也應該重視從反麵的意見中思考書法的發展。
    應該正確認識書法在當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書法的作用,書法隻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小的分支,書法的邊緣化是以市場為取向的當代社會的必然現象,書法家和研究書法的學者對此應該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以前讀過一篇文章,在介紹香港書法的時候,開頭就提到香港是“文化沙漠”,現在看來,這種認識不對,是錯怪香港,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包容的精神恰恰是內地應該學習的,不能以練書法的人的多少判斷文化的興旺與否。香港有著強烈而鮮明的權利文化、自由和包容的理念深入人心;香港有著發達的商業倫理;香港的古代典籍和傳統文化藝術也得到不錯的繼承。就是中國傳統算命術,在香港也得到保護,合法的經營與研究不會受到侵害。這在內地是不可想象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