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的尊碑蔣君慧
文章主要想說的是:當代書法價值取向的混亂與當年片麵尊碑思想的流毒沒有肅清有關。對北碑的認識,從與帖學各有所長到帖學一無是處,政治yabo22官网
的政治熱情起了很大作用。
實踐證明,尊碑不可取。
一般總以為,打碎程式化乃至僵化的帖學體係是康有為舉起碑學大旗的原動力。的確,在烏方光亮的館閣體籠罩下,碑派書法以其霸氣和勁力,打碎了舊有框架,在萬馬齊喑的書壇開創了一片士人所未曾夢想的新天地,人們的眼界為之一開,這也是書法?書法也能這樣寫?
作為尊碑思想的開山祖,阮元其實並未把北碑看作顛覆帖學係統的武器。他探索書法演變的源流,自謂“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於古?”在《北碑南帖論》中,他提出:“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很明確地為碑、帖所長所短做了總結。尤其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阮元對唐碑並無小視,他隻是說“元、明書家,多為《閣帖》所囿,且若《禊序》之外更無書法,豈不陋哉!”並對後人作莫大的期望:“所望穎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歐、褚之舊規,尋魏、齊之墜業,庶幾漢魏古法不為俗書所掩,不亦偉歟!”(《曆代書法論文選》634頁,《南北書派論》)
到了包世臣就開始變味了。《藝舟雙楫》洋洋萬言,開道、鹹以後北碑風氣,然則其書法果真如其文乎?俗話說,叫得最響的未必最好。從安吳現存作品看,字形肥濁,並無半絲碑意,所鼓所吹固然無從得見,而用筆則更似未入門牆。
來看他這樣一段話:
“餘年已十五,家無藏帖,習時俗應試書,十年,下筆尚不能平直,以書拙聞於鄉裏。”
沒有字帖是當時文人的普遍煩惱,但十年不進,也不是多見的。以書拙聞於鄉裏,安吳自小有名也。後又學懷素《千文》,“三年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