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草書展”日前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頗獲好評。趁林鵬先生來京辦展之機,記者拜訪了這位當代著名書法家。在一個小時的晤談中,年過7旬的林鵬先生精神矍鑠,侃侃而談,由書法談及文化,觀點精辟,言語幽默,令記者如坐春風,啟迪良多。
林鵬,1928年生於河北,原名張德臣,後改林鵬,遂以名行世。他14歲參加革命,曾經戎馬沙場,後轉業從文,在文史、書法、書論等方麵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他筆下遒勁豪邁、氣勢磅礴的連綿大草,在中國書壇有著廣泛的影響和極高的聲譽。此次“林鵬草書展”,展出新作80餘幅,其中一幅丈二匹12條屏長篇巨製《秋興八首》,氣勢恢弘,震撼人心。
林鵬先生擅草書,尤其是連綿大草。在他看來,狂草筆墨狼藉,滿紙雲煙,大開大闔,痛快淋漓,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草書不可規矩繩墨,但也有藝術本身的要求,“必須是漢字(指書寫的文字),必須前人這麼寫過(指字的結體),必須是自出機杼,必須對觀者有衝擊力、有新鮮感、有美感。”
林鵬先生的草書從二王、張旭轉化而來,對王鐸和傅山尤其用力甚多。作為研究傅山的專家,他對傅山的草書有著深刻的理解。傅山雲:“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又雲:“字亦何與人事,政複恐其帶奴俗氣,若得無奴俗習,乃可論風期日上耳,不唯字。”林鵬亦雲:“尤其狂草,飄逸跌宕,特立孤行,有龍騰虎躍之妙,崩崖墜石之奇。因而它同其他書法藝術相比,最要見功夫,最見性情,最適合表現性格,最容易流露人的思想情緒,最能反映出作者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造詣。”
草書最能張揚書寫者的個性,由於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性格是多樣的、豐富的,所以,曆代草書大家各有各的特點和風采。對於古今草書大家如張旭、傅山、於右任,林鵬都很景仰和欣賞,多方取法,兼收並蓄。
一些論家稱林鵬先生“得青主神髓”“當代傅青主”,也許是他受傅山的影響最大。當記者問林鵬先生在草書創作上如何繼承和發展時,他說,繼承應該從整個傳統文化著眼,那樣才能有用。光奔一個書法家去不行,不要說傅山、王鐸,就是顏真卿、柳公權也不行。隻是一家一派,也不行。中國文化是一個整體,源遠流長,繼承就是要從文化整體上繼承。“我從長江裏取一杯水,那就什麼都有了,這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