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讀《章祖安書法集》有感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66]次

    章祖安先生是一位書法理論與創作兼擅的藝術家。多年前在《書法研究》上拜讀過章先生的一些書法文章,其觀點發人之未發,文筆犀利而幽默、明了而深邃,至今讀來,仍有新的啟示。日前獲讀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厚厚一冊裝幀典雅的《章祖安書法集》後,感到章先生的書法理論與創作不但並重而且統一,集中的作品印證了章先生的書法理論觀點。
    章先生在作品集的自序中說:“餘之賞藝有格”,即“清”、“厚”、“奇”、“古(雅)”,作品的整體格調和諧地統一於這四格,又統一於“自序”所雲:“要使所書漢字形象具有生命感,而且不僅整體之生命感,每個零件均須有生命感,也就是每筆均須體現出生命之律動。”的理論觀點。我在讀作品集時,努力地使自己的審美感受進入章先生追求的“生命感”中去,故特地將《天鏡堂》、《春歸堂》、《息心齋》、《方圓齋》等四幅堂(齋)名歸成一組,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比較。四幅作品四種麵目,幅幅有生命感,學古而化,立足於傳統而有所創新。分而言之,這四幅作品若用“清”字領之,則《天鏡堂》清健;《方圓齋》清奇;《春歸堂》清剛,《息心齋》清和。茲以《天鏡堂》為例稍作詳細賞析,此幅精悍矯健,源於章先生善於用筆。1999年《書法之友》第四期《章祖安論書》在對古人“殺字甚安”與近人“筆鋒殺紙”作獨到的闡釋後,引申之曰:“整個運筆過程即是調鋒殺紙過程,即上一筆結束時必須調到側鋒尖,猶如舞劍必以劍刃與劍尖同時到位,如此一筆接一筆,精神方出。”這一理論在《天鏡堂》中實施得十分充分。不僅如此,章先生又借錢鍾書《談藝錄》論李賀詩,解古人書論之“驚沙坐飛”曰:“‘其每分子之性質,皆凝重堅固;而全體之性質又迅疾流轉。故分而視之,詞藻凝重;合而詠之,氣體飄動。此非昌黎之長江秋注,千裏一道也;亦非東坡之萬斛泉源,隨地湧出也。此如冰山之忽塌,沙漠之疾移,勢挾碎塊細石而直前,雖固體而具流性也。’移之書法,筆力雄健而迅疾作書之時,筆畫之中或周圍有點點墨花迅疾噴射飛濺,成沙粒狀,近之矣。”我現在以章先生對“驚沙坐飛”的出人意表的闡釋來觀照《天鏡堂》之“堂”字下部,正如“固體而具流性”,飛白如金、如火山爆發後岩漿之流轉湧動,周邊又有墨花噴射飛濺而出,在此,我要感謝人民美術出版社印刷之精良,巨細畢現,使我能領略到中國書法藝術之奧秘,看清了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