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從潘天壽書法藝術看民族精神之特征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830]次

 潘天壽先生是我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一位關鍵性的yabo22官网 。他的書法氣魄沉雄,豐姿挺勁,一如他的繪畫,具有獨創的精神。我覺得潘先生的書法很特別,很有個性,與他的畫風很一致,都是在經意之中表現了一種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詩、書、畫、印中的配合方麵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近人無出其右。

   潘天壽先生青年時期因受清季碑學書風的影響,對漢碑《石門頌》、魏碑《二爨》等碑研習較多,由此奠定了他奇肆書風的格局。潘天壽先生後來在指導後輩學習書法時經常說要從漢碑入手。我體會他的意思是漢碑高古,上接先秦篆書,下開南北朝碑版書,是書學的關鍵,這是清朝近三百年書學的主脈,也是潘先生書風中最成功的因素之一。

   中年以後,由於結交師友的增多,眼界的開闊,又經過他長期不懈的努力,對明季雄強一路的書風有著精湛的體會,結合自己的個性,寫出新境界。自明季以降,雄強書風一直占據著書壇的主流,無論王鐸、黃道周、倪元璐、八大山人,還是後來的伊秉綬、鄧石如、吳昌碩、沈曾植等,無不如是。潘先生敏銳地把握了這一點,並進行天才的發揮,把書法中的“巧”與“拙”、經驗與激情結合得天衣無縫,這就是他的創造。與陸維釗、沙孟海先生一起,交相輝映,在中國美院的學府裏形成強大的師資陣容,影響之大,輻射全國乃至國外。

   潘天壽先生的書法,吸收了曆史上許多書家的優點,不拘泥於某一家的形似,而是追求一種體大精深的境界,這對後人很具有啟發意義。潘先生的思想應該說是非常文人化的,但他的書法極具藝術表現力。我認為他的書法有以下幾個方麵值得大家研究:一、他很講究骨法用筆。南齊謝赫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作為大畫家的潘先生對此經典之論,肯定領會湛深獨到。潘先生平時很喜歡用“強其骨”這方印章,這是他心理的寫照。他在《論畫殘稿》中曾經提到:“落筆須有剛正之骨,浩然之氣,輔之以廣博之學養,高遠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禪。”他中鋒用筆,入紙很深,講求逆勢,追求平中帶奇的味道,像是從《瘞鶴銘》、《玄秘塔》中來,又很難說指出更接近於哪一家,這就是本事。他的用筆還很有金石味,這與他早期曾師法吳昌碩很有關係。吳昌碩一生寫《石鼓》,強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