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中國書法沒標準?沒文化?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673]次

在很多人看來,寫書法僅僅是陶冶性情的一種方式,它不是一個謀生的行當。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書法既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也具有商品的某種特質,可以推向市場。關鍵在於,一旦把它推向市場之後,書法的價值重心究竟偏向哪裏?當書法作品走向市場的時候,也就會出現一些專門以書法謀生的專業書法家。在談到書法創作中的“業餘與專業”時,廣州美術學院肖元教授認為,業餘的不一定是業餘水平,專業的也不一定是專業水平。
  在這同時,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很多書法家拉幫結夥,樹立門派,搞些短平快的實驗或者前衛,專家看不懂,民眾更是被糊弄。書法家王貴忱認為,書法作品創作不能追求快,快了肯定是騙人的,一定要下苦工夫,文化含金量要高。
  對當代書法的現狀及前景,盡管有人表示樂觀,但更多的人持有批判的態度。這主要是因為,書法家缺少文化方麵的修養,單單靠書寫的技術性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我們在各種書法展覽上,都能夠看到眾多的雷同作品?主要是因為書法家們太看重技術,看重模仿的有效性。另外,許多書法家們心急氣躁,巴不得一夜成名,從中獲利。我們所看到的繁榮景像,其實是一種表像。
  對當代書法抨擊最強烈的還是書法研究者易新生,他在剛剛出版的書法專業刊物《書法》5月號上撰文對當代書法提出最尖銳的批評,列出了書壇的十大流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反響。廣東美術館即將舉辦“牆裏牆外”書法展,在這之前,我們采訪了吳灝、孫稚雛、王貴忱、林銳、肖元、王見等一些書法家和書法研究者。他們對中國當代書法究竟抱著怎樣一個想法呢?

  競爭無序,標準缺席
  和文壇一樣,書法界也有很多的組織,比如某某協會、學會之類的。有了這些組織,也就難免會有上級和下級之分,存在著等級差別。這些部門的有些領導,可能對藝術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無知,但他們卻擁有藝術的權威性。造就這一“權威”的,一方麵是文化體製的原因,另一方麵是大眾對藝術的判斷依然處在“準無知”的狀態,存在著對官本位的崇拜心理。這樣,當書法作品進入市場競爭的時候,權威的東西往往被抬高,價錢也要高出一般書法家的許多倍。這是存在於當下書法界的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
  書法界人士認為,許多書法家很有實力,但由於他們沒有加入某某組織,而未能享受到一些“待遇”。這些組織,就是金錢與權力的合謀。在文化市場還沒有真正完善和開放的情況下,很多個人的努力都可能白費,因為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