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新走向(1898-1998〕
演講人: 楊應時
時間:1998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晚7:30
地點:美國檀香山藝術博物院藝術中心
主辦單位: 夏威夷東方藝術協會
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
非常榮幸, 能在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學習生活過的地方, 美麗的夏威夷檀香山, 向大家介紹中國書法的最新動態。
我的講題是: 中國書法的新走向(1898至1998)。開講之前,我想首先請教大家一個基本的問題。第一,你認為中國書法是一門真正的藝術,或者,是書寫漂亮漢字的方法? 為什麼?第二,中國書法有多少種風格(體)?它們是否代表書法家真正的個人風格(體)?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中國書法不同於西方書寫,它是一門獨特的東方藝術。但長期存活於古文字學的陰影之下。千百年來,中國書法被動地使用漢字作為其基本媒介,並伴隨漢字的發展而發展。另一方麵它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通過書寫更好地交流的一種工具或媒介。書法藝術本身是一門線條藝術。但其藝術價值往往被認為在於書寫漢字的嫻熟技巧。直至近代康有為大聲疾呼倡導之前,還很少有書法家自覺地從事書法方麵的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第二個問題。不錯,中國書法至少有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或者說五種基本的漢字書寫方法。但如果我們簡單地認為千百年來中國書法家,是在運用這五種統一的風格(體)從事創作,那顯然十分可笑。書法家必須有自己的個人創作風格,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是有創作力的藝術家。如此看來,中國書法中則有成百萬各異的藝術風格(體)。 我提這些問題的原因何在?我想澄清一點,書法的存在意義在於它本身的藝術價值及書法家個體創作的藝術特質。熟練地書寫某種書體或精細地模仿前人的作品,本身並不能使書寫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我相信諸位中的大多數人都希望收藏作為藝術品的書法,而非作為文字發展沿革證明的曆史文物。
現在,我請大家注意,今晚我演講的主要觀點是,近一百年來,人們付出無數艱辛的努力,逐漸擺脫書法實用功能的製約,不斷開發書法的藝術價值。中國書法真正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回顧曆史,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唐代楷書的形成,中國文字的書寫在當時已極為成熟。唐楷和現今印刷體已差別不大。(有意思的是,唐朝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幾乎所有方麵都很繁榮。唐帝國無疑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