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賈平凹書法入選中學教材是一種文化腐敗?
發表日期:2006-06-30 22:11: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998]次

賈平凹書法入選中學教材是一種文化腐敗? ● 朱中原 近一段時間,賈平凹書法入選中學教材曾經遭到了一些人的強烈批判,王聖強曾在人民網連續撰文,炮轟賈平凹,引來各大媒體的強烈關注。論者認為賈氏書法極為粗俗,毫無審美價值,入選中學教材簡直是對中學生的一種誤導,是一種文化腐敗。這一事件自然也引起了書壇人士的強烈憤慨和不滿,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對賈平凹本人進行無端謾罵和攻擊的情緒化、非理性化的批評浪潮。 對於賈平凹的文品與人品,因為未直接接觸過其本人,也不敢妄下斷言,但據接觸過賈本人的一些人說,賈平凹性格孤僻、木訥、低調,不善言辭,不善交際,嗜好書畫和收藏奇石,賈還有一怪癖:吝嗇。賈平凹的吝嗇在中國文壇是出了名的。這一點,在他自己的散文中也有明確描述。我想說其吝嗇,他大概不會不承認吧。但是仔細一想,賈平凹的所有這些缺陷和弊病,都隻是一種性格和習性,與人品和人格實在毫無關聯。有人不滿賈的字畫賣得那麼高,那麼火,而且還入選中學教材,這實在是一種腐敗。其實我覺得這就像賈平凹當年的《廢都》和餘秋雨當年的《文化苦旅》一樣,盡管罵聲不斷,但照樣賣得火。你不喜歡,但總有人喜歡,總有人會發現他的審美價值。畢竟這個時代不是一個一元化審美的時代。 再回到賈平凹書法本身。我們似乎很難看到他的字出自於哪家哪派,看不到師承淵源。但這能否就能說明賈氏書法真的沒有血統淵源,真的沒有審美內涵嗎?我看未必。從字體上講,賈氏書法是一種間於楷、隸、行三者之間的雜體書,而且隸意比較明顯。如果沒有對漢隸、漢簡下過苦功夫,是斷然不會有此麵貌的。從美學特征上講,賈氏書法崇尚簡、淡、樸、拙、醜、秀的美學風格,即使是廳堂巨作,也很少有那種恣肆、淩厲、跌宕飛動的如長槍大戟般的線條。因此,有人就認為賈氏書法又醜又怪,缺骨少鈣,難入佳品。筆者認為,此種觀點值得商榷。從書法美學特征上講,自古至今,就有陽剛與陰柔一路,賈平凹長期生活於秦楚之間的商州地區,那裏民風以陰柔、含蓄著稱,賈平凹的文、字、畫都是走的陰柔、秀美、平和、簡靜一路,極具含蓄、蘊藉的美學特征,因此自然沒有那種長槍大戟般的書法線條。 有人說賈氏書法沒有法度。這一點我基本同意。賈平凹也說過他基本上沒有係統地臨過帖,全是率性而為。既非帖也非碑。我覺得賈平凹是在謙虛,賈平凹一向很低調,一直以“書法票友”自居,並一再說他的本行是寫小說,寫字畫畫不過是一種休息而已,並未掠人之美。但是平心而論,我覺得他的字並不賴,甚至比一些所謂的專業的書法家還要好。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很不錯了。或許賈氏書法之所以能入選中學教材,與書法本身並無多大關聯,而是看重其作家的名氣和文化品位。賈平凹的字雖算不得上品,但是卻極有文化品位,內裏隱隱透著一種儒雅之氣。從某種程度上說,賈平凹書法以一種“作家書法”文本進入曆史,我覺得未嚐不可,至於說到誤導學生,實在是言重了。中國一直是一個文人大國,中國曆史上的作家文人向來雖不以書法名世,然於書法卻造詣頗深,但是自進入近現代以後這種資源卻逐漸稀缺了,文人作家雖有學識,但於書法未必精通,即使是這樣,也還出現了郭沫若、魯迅、陳獨秀、茅盾之類的大文人,他們的書法或許與專業的書家相比,難以望其項背,但是卻是極有審美內涵的。這一點我們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否認的。從這種程度上講,賈平凹作為當代中國的著名作家,而且能精通書法,這實在是一種稀有資源。入選中學教材,讓其作為一種“作家書法”進入曆史,這完全符合邏輯。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要說明,賈氏書法入選中學教材,與文化腐敗實在扯不上一點關係。賈平凹作為一個文化名人,當紅作家,他無須再通過什麼賄賂去買通編者或評論家,大搞文化腐敗,這是一種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極為愚蠢和笨拙的做法,於他來說實在是不可取。而且批評他的人還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事實:從2003年初到2005年初,賈平凹一直躲在一所小房間裏寫他的長篇新著《秦腔》,這才是他的正事,或許對於入編教材一事,本不是他的原意。至於有人說他的書法如何如何好,那是一些無恥的吹捧家所為,與他實在不大相幹。 書壇中人的憤慨可以理解,為書壇弘揚正氣的精神也非常可嘉。但是言賈平凹書法入選中學教材是一種文化腐敗,實在有點牽強附會。倡導批評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批評不等於進行人身攻擊,批評也不能過於情緒化、偏激化。相反,我倒覺得書壇中的某些少數人利用權力大搞文化腐敗,這才是真正值得批評和反思的。 本文摘自《美術報》2005-05-07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