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天生書呆子:曹寶麟是個小知識分子
發表日期:2006-06-25 21:04:00 來源:網絡 被閱讀[1994]次

我說曹寶麟是小知識分子,那誰是大知識分子?是餓死不吃救濟粉的朱自清,是投湖而死的老舍,是勇於提出人口論的馬寅初,是敢於同郭沫若叫板的高二適。他們之所以是大知識分子,不在於他們比別人多讀多少書,不在於他們的觀點是不是正確,最主要的就是他們比別人多一股氣,什麼氣?骨氣、勇氣、銳氣、誌氣、豪氣、英雄氣!

別小看這股氣,這是經過無數次的自私與無私、自卑與自尊、苟且與良知的靈魂鬥爭和煎熬中萃取出來的,是在聖賢書裏讀出來的,是被無數誌士仁人的壯舉感召出來的!在大不利、大逆境、大險惡中有這口氣,就是大知識分子,在小不利、小逆境、小險惡中有這口氣,就是小知識分子,沒有這口氣,任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都不能稱為知識分子!

即使在兩年前,曹寶麟發表《我看劉炳森》,所能遇到的也不過是小不利、小逆境、小險惡,不會蹲大牢,不會掉腦袋,可惜他那時沒有發表,於是他沒有寥天一隼,成為大一點的知識分子,今天他發表《我看劉炳森》,逆境和不利雖然小很多,但仍然存在,也需要一點勇氣和銳氣,因此他是小知識分子。

有些讀書人也敢在不利的環境中放炮,但由於動機不純,他們不是知識分子,而是投機分子。我覺得曹寶麟不象投機分子,因為在網絡上我看到了他一鱗半爪的言辭,確實敢說,比別的大腕敢說。可惜他每次都不能說的痛快,說得透徹,讓人感覺他一肚子的話在憋著,讓人惋惜,讓人著急!

也許心中的塊壘鬱積得太久,也許是什麼東西刺激而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今天他終於噴發了,向西去老劉的馬屁股後咣當一響炮。

可惜曹先生放炮不用瞄準鏡而是用挑錯別字的放大鏡,所以這一炮似乎還不足以動搖劉炳森的雄厚的聲望基礎,人們還帶著半信半疑的眼光問:“老劉真是這樣的人嗎?”“不是有仇報複吧?”“轟別人你敢嗎?”

不管轟得對還是錯,曹寶麟確實轟出了一口氣,小知識分子的那口氣,顯出了個性,顯出了不群,這也很不容易了,環顧宇內,即使是馬後炮又幾個人轟得出來?

書法這個行當,寫兩筆臭字,賣兩個小錢而已,不會有什麼做大牢掉腦袋的風險,因此高二適以後,書法圈裏不會出現大知識分子,出幾個小知識分子就不錯拉! (來源“中國書法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