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博學弘書道 篤誌著華章——記著名書法家李岩選印象
發表日期:2017-04-10 15:49:55 來源:亚博科技app 被閱讀[6299]次



      說起李岩選,我們是老朋友了,而且交往較多,感情甚篤。我們相識是在他1989年榮膺“山東省十大硬筆書法家”之譽時,至今已38年了。正可謂“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談起他這四十多年的學書從藝生涯,也是感慨萬千。如今他已步入古稀之年,一頭白發、滿臉滄桑,當年的“風華”不再,然而“神采”依舊。做為摯友同仁,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給他寫點什麼,以饗世人。


一、 師古尚法  書入正途

李岩選,1948年出生在臨沭縣一個偏遠的農村。他李氏家族也算是名門望族,從第十世祖連續五代先後出過貢生、庠生、太學生、秀才等,所以“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信念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紮下根。他五歲跟隨當教師的父親上學,一筆一劃寫“大仿”,一字一句讀文章,一天天塑造了行為端正的品質,一步步養成了一絲不苟的性格。

1963年岩選初中畢業考入臨沂師範。臨沂,古稱琅琊郡,乃書聖王羲之故裏,魯公顏真卿也成就在此,所以在這聖賢之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何況臨沂師範有張壽民、王小古、皮之先、於化龍等名流大家任教,岩選在這裏就讀實乃如魚得水,求知若渴。在這些名師的影響和指導下,岩選學書先工唐楷,又習魏碑,忠於傳統,恪守法度,臨碑習帖,勤學苦練。師其法而求其正,悟其道而得其神,才使他得以步入書法之正途。他的楷書寫得應規入矩,雋秀端莊,魏碑字亦有板有眼,剛柔相濟。正如他後來自撰的書法感悟聯所雲:“法從古意亦步亦趨求典範,道遂我心不雕不飾但率真。”

1968年,岩選師範畢業正趕上“文革”那個火紅的年代,“封資修”被批,“階級鬥爭”天天講,誰還敢談“傳統文化”?然而岩選卻因為能寫會畫,倒也排上了用場。刻鋼板、寫大字報、刷標語、出壁報、辦“階級教育展覽”等,艱辛的閱曆和繁忙的實踐,給了他學習鍛煉的機會,他明裏暗裏地堅持不懈地學書練畫,卻也造就了他從藝之路的條件。1984年機構改革時,竟然意外地當上了縣文化局副局長。

1988年,他調至出版社當編輯。這前後幾年間,全國硬筆書法熱潮蓬勃開來,全國性的各類大賽風生水起,他每每參賽,屢屢獲獎,同時也使他的眼界大開,技藝漸高。在他編輯工作之餘,潛心將自己的習字經驗,理出規律,編成口訣,書寫成冊。先後出版了《硬筆書法實用字帖》(4冊)、《硬筆描紅學寫字》(3冊)、《毛筆描紅學寫字》(3冊)、《小書法家習字帖》、《毛筆楷書習字帖》、《毛筆字帖》等幾十種書帖,付諸於世。這些作為教科書、工具書的圖書,師古出新,書寫規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備受讀者歡迎。

二、摒醜棄俗  書養正氣

在書法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問題上,書界一直爭論不休。岩選曾撰寫這樣一副聯句:“揚經典正氣,摒醜俗流風”。表達了他鮮明的藝術觀點。

然而曾幾何時,在文藝複興、社會繁榮的大潮中,也夾雜著一股股邪風逆流。尤其是在書法界,什麼“醜書”、“怪體”、“流行書風”、“現代書法”、“江湖書法”,一時間甚囂塵上。還聲稱什麼不能“惟古是法”,而要“標新立異”;不能“循規蹈矩”,而要“張揚個性”。他們否定“傳統”,歪曲“創新”,指“端莊”為“死板”,視“正統”為“僵化”。

更可笑的是那些自譽為“書法家”的偏執者、無知者,竟然鄙視硬筆書法,說什麼硬筆書法是“小兒科”,“不登大雅之堂”,李岩選就曾遭受過這種冷嘲熱諷。

麵對這謬種流傳、亂象叢生的紛擾,岩選他沉著冷靜,毅然固守著“傳統”這個陣地,堅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臨池不輟,孜孜以求,“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

他曾在《硯邊悟語》中雲:“書法,既是高深的藝術,又是大眾的藝術,既要繼承傳統,發展個性,又要為大眾服務,為大眾所欣賞。若丟掉傳統,一味追求怪異,那勢必會誤入歧途,失去讀者和觀眾,那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1996年起,他立足實用,講求傳統,先後編寫出版了《千家詩鋼筆書法》,《唐詩絕句百首楷行草硬筆書法》,《中華蒙學精選正楷字帖》,硬筆書法叢書《千家詩楷行草字帖》、《宋詞精選楷行草字帖》,青少年硬筆習字叢書《經典古文》、《古詩選萃》,《3500常用字六體鋼筆字帖》,《新課標中學語文同步字帖》等幾十種書帖。這些書帖的出版發行,有助於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推行,也有助於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應當說為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釋放了正能量。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提出了“大書法”的理念,其定義是以漢字為載體,包括各種書法和鍥刻工具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如硬筆書法、毛筆書法、篆刻、刻字等。李岩選非常讚同這個理念,並為宣傳踐行大書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他擔任中國硬筆書法山東工作委員會主席以來組織舉辦了許多書法展覽活動。2015年,組織舉辦了“富達杯”中國大書法山東首屆大獎賽,麵向全國征稿,其規模之大,水平之高,影響之好,在山東書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踐行大書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曾自撰一首小詩,多次書寫參展:“硬筆毛筆大書法,源遠流長同根花,願乞吾儕莫相輕,齊促並榮耀中華”。

三、博文約禮  書修正品

李岩選常說,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要想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家,先要作人,而後作字,人品重於書品。所謂“字如其人”,是說書法作品能顯現出本人的性情、氣質、人格趣向及精神風貌。

岩選認為,書家除了掌握正宗的書寫技能技巧之外,還必須學習研究書法理論、書法發展史,用科學的書法觀去指導規範的書法實踐,否則你隻是個“書寫匠”。

此外,一個真正的書家,還必須具備深厚的“字外功夫”。他在《硯邊悟語》中寫道:“書以學為本,書以品自高,書以氣自華。學,即學養;品,乃品質;氣,則為氣韻也。那種沒有內涵、沒有品位、沒有氣韻、沒有神采的書法作品,無異於抄寫公文。

岩選正是因為有這種正確的理念,多少年來他堅持讀書學習,包括文學、哲學、曆史、天文、地理、美術、音樂等無所不及,“學之以造化,異類而求之”。他堅信藝術是相通的,也是相輔相成的。他曾擔任過《山東出版報》主編和《中國新聞出版報》山東記者站副站長,期間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過新聞通訊、報告文學、文藝評論,散文、詩歌等。書寫出版了《古文名篇小楷字帖》、《毛澤東詩詞硬筆書法》、《聯風墨韻》、《名篇佳句詩書印》等。岩選對古體詩和楹聯也是情有所鍾,在他的書法筆會活動中隨時隨地創作了許多古體詩和幾百副對聯,並以書法的形式展現,圖文並茂,相映生輝。而後編輯成冊,出版了《李岩選詩聯書法藝術》,這是他的原創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藝術內涵,可謂正品之作。

2008年,李岩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聘任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由時任省長薑大明親自簽發證書。

四、著書講學  書傳正道

知識靠積累,文化須傳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國書法也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和傳承,才得以發展,從而走向輝煌。

岩選總是想,先賢和前人給予我的知識財富,不能私存,理應傳播出去,以回報社會,留給後人。於是乎他日積月累,著書立說,終有所成。他先後主編出版了《書法自學叢書》——即怎樣學習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魏碑六冊套,自己撰寫了其中的《怎樣學習楷書》和《怎樣學習草書》;一套六冊的《書法創作學習叢書》,即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魏碑章法舉要,自己撰寫了其中的《楷書章法舉要》;編著出版了《書法知識百問百答》、《草書解讀與書寫規範》、《毛筆楷書習字帖》、《學生硬筆習字帖》(12冊),還由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書法技法·楷書篇·行草篇》(錄像帶和光盤)、《草書解讀》(光盤4冊)。這些電子錄像都曾在各大電視台播放。

岩選這些年來創作出版的書帖、著作等達五十種套之多,可以說是著作等身。除此之外,他還經常被邀請到山東高校、中山書畫院、省人大書畫院、省、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搞書法講座。他的講演觀點鮮明、說理深刻、演示規範、語言生動,評價較高,收效甚好。

去年他與一企業合作,注冊開辦了《羲之藝術館》書法教育在線平台,這裏有先進的教學設施,經典的教育理念,專業的教師隊伍,全新的教授方法,線上、線下同步。現已開了兩個班,由岩選主持授課,還將分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修班、特訓班等。

大凡有成就的人,總是自強不息而又不驕不躁。岩選先生雖已年界古稀,但他仍鴻意未泯、壯心不已。他自撰一首小詩:“五十餘年亂塗鴉,筆塚墨池任揮灑,老來始覺功夫淺,愧對前賢說書法。”真乃誌向所在,恒心可鑒!

文/王熙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