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長忠(右)與龐中華先生合影
yabo22官网 介紹:柳長忠,1962年出生於武漢市木蘭鄉七裏村。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團委員兼常務副秘書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常務主任兼秘書長、湖北省硬筆書法家聯誼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亚博科技app 站站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省孝感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1984年獲《浙江青年》雜誌社舉辦的全國青年鋼筆書法比賽二等獎,1986年獲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甲組),1990獲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一等獎,1997年毛筆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七屆中青展和全國第二屆正書展;先後由湖北美術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武漢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天津新蕾出版社、天地出版社等出版了100餘種鋼筆字帖;曾擔任第一屆、第二屆全國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和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中青年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評委。2012年當選“中國硬筆書壇十大年度影響力yabo22官网 ”。
上世紀八十年代,柳長忠,這個自小血管裏就流淌著“書法血液”的青年,憑著他的毅力和聰敏,脫穎而出,成為書法複蘇後硬筆書法的笫一代精英。特別是1986年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一舉奪冠使他聲名雀躍。
或許是美麗的木蘭山賦予柳長忠以靈氣。他,自幼聰慧,悟性極高,尤喜書法。9歲時即為鄉鄰書寫春聯,小小年紀就與“黑白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偶得一本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他如獲至寶,一遍又一遍地描呀、臨的,不到滿意時決不罷休。後來字帖麵目全非,邊角卷起;再後來,卷起的邊角都掉了,字貼成了活頁、散了架,而他的字卻搭起了骨架,有那麼點“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他居住的小屋到處可見他的“手跡”,牆上、桌上、地上比比皆字,蚊帳、被單、衣服上都有墨汁染過的“花斑”,空氣裏也彌漫著墨香,甚至有時把自己弄成個大花臉,出門看見別人掩麵而笑還全然不覺。
柳長忠真正走上書法之路卻是從鋼筆開始的。他的文化基礎並不很好,起初隻是湖北孝感地區農業學校的一名中專生。據知情者回憶說,當初他買回龐中華的字帖時,還不知道書法有楷、行、隸、篆幾體。書法基礎就更差。但他說到做到。暑假一回家,就在大樹下擺一方桌,苦練“龐中華”,一寫就是幾年。而這幾年工夫,他的鋼筆字突飛猛進。八四年,他在團中央委托《浙江青年》雜誌社舉辦的全國首屆青年鋼筆字比賽中獲得二等獎,被邀到杭州領獎,千裏迢迢大汗淋漓地背回一台電扇(獎品),也背回了信心和力量。在隨後成立的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早期的中國硬筆書法組織)上,他又被推舉為第一屆理事,從此踏進鋼筆書法主流圈,認識了眾多的鋼筆書法“大腕”,逐漸躋身到全國珠硬筆書法名家大腕行列。
柳長忠鋼筆書寫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
1986年,柳長忠在北京舉辦的有上百萬人參加的“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中,一舉奪得一等獎。柳長忠,這位大別山裏曾經的放牛娃,第一次戰戰兢兢地走進心目中神聖無比的紫禁城,走進莊嚴的全國政協禮堂。從此,他的書法生涯便一路凱歌。
古人雲:“書貴瘦硬方通神”。“瘦硬”正是硬筆書法秉乘自身天賦發揮其特質的優勢。瘦不是胖瘦之比的外形之喻。“瘦”與“硬”合用表現的便是一種風骨。正是基於這一本質特征的認識,柳長忠的硬筆書法特別注重線條的質感。起訖承轉,抑揚頓挫,清晰明了。線條挺勁剛健,清新爽朗,風骨卓立。
柳長忠硬筆作品
大約從八一年開始,柳長忠在鑽研鋼筆書法的同時,開始習練毛筆書法。進入九十年代,硬筆書法在經曆一陣狂熱的躁動之後,漸趨平穩。柳長忠也悄悄然隱身而去,一頭紮進了傳統毛筆書法的碑帖之中,臨池不輟,苦心研探。
柳長忠的毛筆書法是從帖入手的,由歐陽率更而下探米顛,上窺二王,寫得圓轉流美,風流倜儻。或許他認為自己已寫得太圓熟,字須熟後生,同時覺得太圓熟的東西給人缺少想象的空間。於是,他又學起了碑,尤其是那些古拙浪漫的造像題記和碑誌,同樣讓他癡迷。經過十多年的苦練,柳長忠的毛筆書法入展全國笫七屆中青展和全國笫二屆正書大展等,一連串的榮譽,將他推向了書法生涯的笫二次輝煌。
柳長忠毛筆作品曹操《短歌行》
自古就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之說。可柳長忠卻能兼而有得,他的硬筆、毛筆書法雙管齊下,“軟”“硬”兼施,遊刃有餘。如果說柳長忠的硬筆書法以楷、行書見長,而毛筆書法則豐富多彩,正、行、草皆善,甚至在一幅作品中能表現出多種韻味,相映成趣。柳長忠的字既有魏晉風骨,又有唐宋遺韻,可謂融古出新,自成一格。柳長忠的字一如其人,很是瀟灑。字略呈長形,上緊下鬆,筆畫舒展,如長槍大戟,又如蘭葉紛披,叫人愛不釋手。隻是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書法中多了些鋼筆字的韻味。
柳長忠毛筆作品杜甫《閣夜》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多年來,柳長忠雖然已經淡出硬筆書壇各種展賽,但他對硬筆書法事業的追求沒有停步,不僅水平仍在提高,而更多地作為一位組織者、一個活動家出現在硬苑書壇。由他策劃並擔任組委會秘書長的中國(孝感)漢字書寫節暨萬人筆會活動連續舉辦了四屆。每一屆新華社都發了通稿,新華網現場全程直播,成為書法文化史上的盛舉。他因之也被推舉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團委員兼常務副秘書長。
柳長忠出版的部分字帖
腹有詩書氣自華。柳長忠的書法作品於平淡的生活之中蘊涵筆情墨趣,遠離於塵俗勢利的侵擾。而他不僅是位書法家,還擅長詩詞楹聯。他說:作為一個書法家,如果自己沒有詩詞楹聯作品,就隻有去抄別人的作品。如果是臨帖,那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一輩子都抄別人的作品,你的字寫得再好,也缺乏文化品位。因為書法作品大多數是寫詩詞楹聯作品,所以學會創作詩詞楹聯作品,對於一個書法家很有必要。 而他即興創作的詩詞楹聯,亦文亦書,由心而發,寄情深遠。1997年,他在香港“樂茶軒”茶文化博物館筆會時,即興所作的嵌名聯“樂坊吟歌賦,茶軒頌雅風”,將“樂茶軒”三字巧妙嵌入聯中,受到香港文化界人士的讚許。2010年,他在元宵節觀燈後即興賦道:“火樹銀花映靨邊,龍燈爆竹笑聲喧。湯元米酒開君味,翰墨丹青伴我閑。好友親朋賞皓月,今詩古韻頌新天。人和國泰元宵夜,物阜民豐境似仙。”
柳長忠毛筆作品
柳長忠常說:凡事諸“理”相通,萬法歸一。為書、為人都在一個“悟”字。悟到了其中的“道”,才能耐得住寂寞。得“法”而明“道”,才能學古而不拘泥於古,書法藝術才會有自己獨到的創新和意境,事業人生的內涵也體現於此。由此看來,柳長忠的書學之路不僅體現著他對前人書法生命力的感悟,也體現出對於書法內容與形式統一美的理解和追求。他,以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功,贏得了人們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