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秉仁:保護漢字,書法課隻是開端
發表日期:2014-06-05 14:43:00
來源:光明日報
被閱讀[2545]次
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書法教育正式走進中小學課堂。從2010年兩會期間40位政協委員的一個提案,到今天正式走進中小學課堂,書法課的意義到底在哪裏?
《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漢字書寫能力的提案》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邵秉仁近日接受記者采訪,就推動漢字書寫進課堂的各個問題作了解答。
初衷在弘揚傳統文化
記者:您一直呼籲書寫課進課堂,甚至資助中小學校開設書法課。請問您的初衷是什麼?
邵秉仁:一段時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中存在“重西學、輕國學;重外語、輕國語”的偏向,比如考研、讀博不分專業,視外語過關為唯一標準。而對於自己的文化,總是批判多於繼承。現在,電腦普及應用了,一方麵提高效率、開闊眼界,另一方麵也降低了青少年的漢字書寫應用能力。以前,全國90%以上的學校沒有開設書法課,即使少量學校設了一節書法課,也往往被其他課程擠占。我和一些書法家曾經資助一些中小學校,希望能推動書法藝術在青少年中的傳承,但是我們的力量畢竟有限,書法藝術、書寫習慣被淡出的趨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
其實,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語言文字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現在,看到書寫真正走進課堂,我們很高興,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旨在提升綜合素質 不為培養書法家
記者:您認為,規範漢字書寫對中小學生的幫助是什麼?
邵秉仁:必須強調的是,推動書寫進課堂目的不是將孩子們培養成書法家,而是普遍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我認為,書法課進入中小學生課堂至少有三方麵的幫助。首先是有利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文字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我們應該鼓勵下一代在享受現代科學成果的同時掌握規範漢字。
其次是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講究“隻要分數夠了什麼都可以”,是一種唯分數論的價值取向。它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公平,但由於不注重學生素質提升,不利於長久發展。書法本身是文化、藝術的一種典型形式,對學生藝術素質提高、擴大知識麵都有好處,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體現。
第三,還有利於形成就業機會。據我了解,我國有十幾所大學開設書法專業,培養本科、碩士、博士。客觀來說,這些畢業生學成之後,很少人能成為書法家,同時,與他們專業對路的就業門路基本沒有。學校開設書法課以後,對師資的需求能讓這部分畢業生有用武之地,促進就業。而對書法有興趣的學生也能放心投考書法專業,形成良性循環。
規範漢字書寫不是負擔
記者: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逾96%的家長歡迎書法課。但有不少家長擔心書寫課會不會加重學生負擔?也有家長憂慮,音樂、體育課都會被擠占,書法課恐怕很難堅持。下一步您認為需要完善哪些方麵?
邵秉仁:我認為,首先各方麵應該統一對書寫課走進課堂的認識。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不要把它當作負擔。而家長應該認識到,開設書法課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在考試時,卷麵文字、作文的流暢書寫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師資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很少學校有專職書法教師,一些教師本身的漢字書寫能力不高。如何實現良性循環?需要教育部門、人事部門等統籌安排,師資問題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
第三個方麵是希望社會各方麵共同努力,比如書法家能經常走進學校。我了解到,首都師範大學正在研究編製書法課教材,有一個規範讓各地各學校便於執行。
任意拆解漢字不嚴肅
記者:一些青少年喜歡用任意拆解的漢字表達情感,也有一種觀點說在英語中也出現過此類現象,拆解並無不妥,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邵秉仁:任意肢解漢字我認為是不嚴肅的。不隻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把西方美術構成原理加入漢字中來,如果過分就是以醜為美了。
語言文字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發展,我們正視、包容這種現象,但是不能離開漢字的自有規律。漢字是我國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它的發展演化有一定規律,我們不應背離這個規律。
《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漢字書寫能力的提案》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邵秉仁近日接受記者采訪,就推動漢字書寫進課堂的各個問題作了解答。
初衷在弘揚傳統文化
記者:您一直呼籲書寫課進課堂,甚至資助中小學校開設書法課。請問您的初衷是什麼?
邵秉仁:一段時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中存在“重西學、輕國學;重外語、輕國語”的偏向,比如考研、讀博不分專業,視外語過關為唯一標準。而對於自己的文化,總是批判多於繼承。現在,電腦普及應用了,一方麵提高效率、開闊眼界,另一方麵也降低了青少年的漢字書寫應用能力。以前,全國90%以上的學校沒有開設書法課,即使少量學校設了一節書法課,也往往被其他課程擠占。我和一些書法家曾經資助一些中小學校,希望能推動書法藝術在青少年中的傳承,但是我們的力量畢竟有限,書法藝術、書寫習慣被淡出的趨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
其實,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語言文字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現在,看到書寫真正走進課堂,我們很高興,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旨在提升綜合素質 不為培養書法家
記者:您認為,規範漢字書寫對中小學生的幫助是什麼?
邵秉仁:必須強調的是,推動書寫進課堂目的不是將孩子們培養成書法家,而是普遍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我認為,書法課進入中小學生課堂至少有三方麵的幫助。首先是有利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文字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我們應該鼓勵下一代在享受現代科學成果的同時掌握規範漢字。
其次是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講究“隻要分數夠了什麼都可以”,是一種唯分數論的價值取向。它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公平,但由於不注重學生素質提升,不利於長久發展。書法本身是文化、藝術的一種典型形式,對學生藝術素質提高、擴大知識麵都有好處,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體現。
第三,還有利於形成就業機會。據我了解,我國有十幾所大學開設書法專業,培養本科、碩士、博士。客觀來說,這些畢業生學成之後,很少人能成為書法家,同時,與他們專業對路的就業門路基本沒有。學校開設書法課以後,對師資的需求能讓這部分畢業生有用武之地,促進就業。而對書法有興趣的學生也能放心投考書法專業,形成良性循環。
規範漢字書寫不是負擔
記者: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逾96%的家長歡迎書法課。但有不少家長擔心書寫課會不會加重學生負擔?也有家長憂慮,音樂、體育課都會被擠占,書法課恐怕很難堅持。下一步您認為需要完善哪些方麵?
邵秉仁:我認為,首先各方麵應該統一對書寫課走進課堂的認識。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不要把它當作負擔。而家長應該認識到,開設書法課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在考試時,卷麵文字、作文的流暢書寫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師資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很少學校有專職書法教師,一些教師本身的漢字書寫能力不高。如何實現良性循環?需要教育部門、人事部門等統籌安排,師資問題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
第三個方麵是希望社會各方麵共同努力,比如書法家能經常走進學校。我了解到,首都師範大學正在研究編製書法課教材,有一個規範讓各地各學校便於執行。
任意拆解漢字不嚴肅
記者:一些青少年喜歡用任意拆解的漢字表達情感,也有一種觀點說在英語中也出現過此類現象,拆解並無不妥,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邵秉仁:任意肢解漢字我認為是不嚴肅的。不隻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把西方美術構成原理加入漢字中來,如果過分就是以醜為美了。
語言文字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發展,我們正視、包容這種現象,但是不能離開漢字的自有規律。漢字是我國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它的發展演化有一定規律,我們不應背離這個規律。
上一篇:
海一樣深情/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