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鄒誌生:書法師資培訓十五年之示例與建議
發表日期:2024-11-30 22:02:25 來源:本站 被閱讀[7087]次

▲鄒誌生近影

 

作者簡介:

       鄒誌生(號慕竹),係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暨教育部“國培計劃”全國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湖北)特聘主講教授;執筆編著的毛筆《書法教程》被教育部遴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並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第七版已成書發行;書學論文之一獲中書協主辦、《中國書法》承辦的“當代書法創作與審美特征研究”征文比賽優秀論文獎,之二入選“2008’中國書法金陵論壇”並作重點發言;受邀入武漢電視台“全國名牌欄目·問津國學”中國書法史專題組,主講《源流拾貝說隸書》(上中下三集滾動播出);2009-2010年連續兩屆被“評師網”評為全國通識類課程“最受歡迎十大教授”(之一)。

       現為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高校分會會長,墨香荊楚書畫院副院長,曾為湖北書協學術委員、武漢書協教育培訓委員會主任。

       術業專攻中文,業餘自修書法和平麵美術設計;先後主講應用文寫作、書法、標徽設計、字體設計、企業文化學、形式邏輯等近10門課程;出版《書事心語》《書法美學通俗解讀》《大學書法教程》《應用寫作創意教程新編》等著作17部;軟硬筆書法作品1992年前後曾獲全國性展賽金獎30餘個;2007年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書法作品獲全國高校教師藝術作品展金獎,LOGO和封麵設計作品各獲銀獎。

 

書法師資培訓十五年之示例與建議

鄒誌生 / 文

 

      國粹書法藝術之所以世代傳承、傑作頻出,皆有賴於各朝各代得良師尊法課徒、高足變法出新。若無衛夫人言傳身教,哪有王羲之承前勵後?……篆籒隸楷行草,晉韻唐法宋意,各領風騷千百年。時至今日,中國書法已呈形式繁榮的空前盛況,但還有待厚積內涵以促全麵發展。15年前,黨和國家頂層即屢次發文力推文化建設以增強國之軟實力,安排普及書法教育先行實施,幸甚!但書法師資短缺致先行的步伐緩慢。近十多年,經官方各級教育部門與各級書協合力傳道授業,更得民間誌士躬耕於書壇苗圃並爭辦師資培訓,師資短缺矛盾有所緩解,但未完全解決。憶及過往親曆與現時思慮,各類師訓雖紅火,但有不足尚待彌補;筆者不才,今呈陋見如下。

 

      一、2010年以來書法師資培訓概述

 

      2010年,教育部投入資金,啟動並構建了“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聯動的新型教師培訓網絡,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作為“國培計劃”(以下簡稱“國培”)的子項目也隨之啟動,這是貫徹教育部關於普及書法教育決策的明智之舉。但因這個子項目在部內啟動之初即遇兩大矛盾:一是中小學圈內有資質(寫好字說行話)培訓書法師資的專業教師不足,主講者多為業內或校內“字寫得好”的語文、美術等科教師代課,所講及效果與《綱要》差距太大;二是外聘無教師閱曆的書法家兼課,因他們隻會寫字而無課堂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故導致所講雜亂,培訓效果不佳——兩大矛盾使得普及書法教育“步履蹣跚”。

 

▲(圖片源自百度,設計者:佚名)

 

      於是,2014年春夏之交,教育部又聯手中國文聯,交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承辦,啟動“翰墨薪傳工程”(以下簡稱“翰墨”)全國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以下簡稱“師訓”),計劃5年內培訓7000名骨幹教師,由這些骨幹在全國各省市牽頭逐級師訓,接力“薪傳”下達於基層學校,以促進“五級聯動”模式中書法師訓子項目鏈的完善,最終實現校校開書法、教學有專師的目標。由張海主席捐資200萬(全免學員費用)啟動的“翰墨”首期師訓,於2014年7月16日在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開課,筆者有幸獲邀為湖北站主講人。

 

      因“國培”﹢“翰墨”的聯手優化了“五級聯動”模式,故2014–2019年間師訓帶來的效果良好,筆者在此僅用湖北省黃石市一個“點”的實例來佐證全省的整個“麵”:接受過“翰墨”師訓的黃石市有色小學李軍老師,回校後受領導安排繼續“薪傳”,將全校老師的書法培訓辦得成效顯著:1人入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2人入全國第六屆婦女書法篆刻展,2人入湖北省第八屆書法篆刻展,5人入湖北省婦女書法篆刻展;3人在全國教師書法比賽中獲獎,46人次在省市教師書法比賽中獲獎。該校現有中國書協會員1人(李軍),省書協會員8人。這些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全國及省市各級展(賽)中屢屢榮獲金銀銅獎,形成了師生互比同進的良性循環;學校被授予“湖北省書法家協會青少年書法教育示範基地”、“湖北省書法教育示範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2021教育部授)稱號。

▲有色小學全校教師書法比賽(李軍供圖)

 

      “國培”﹢“翰墨”的師訓起到了“三帶”作用,一是帶來高考藝術生中書法特長生增多,二是帶來更多高校書法專業的應運而辦、和書法學碩博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三是帶來社會書法培訓的紅火——相互推動的環形成才鏈完善,而社會機構的書法培訓是環形鏈中最基礎、規模最大的一環。筆者曾應武漢教育電視台之邀以學科帶頭人身份,參與“社會機構﹢公立校”書法培訓的示範教學環節,從而對2017年前社會機構與公立校聯辦書法培訓的狀況有所了解;2018年退休前後曾應邀作講座於幾個省市多所高校的書法講堂,現場了解過有關社會師訓的情況;2021年後作為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省硬協高校分會會長、大學書法課教授,為幾期社會機構的師訓班授過課,故從本省親曆的、他省所了解的和學員回饋的情況看,當下全麵鋪開的社會機構書法師訓的師資短缺嚴重,已接受師訓的書法師資數量有限,供不應求。看過往,佳績與缺憾並存,說師訓,機遇與希望同在。

      概況如上,示例如下。

 

      二、關於官辦、半官辦及民辦書法師訓

 

      當下書法師訓分三種類型,一是純官辦的,二是半官辦的,三是民辦的。下麵分別論及。

 

       (一)官辦“國培”與“翰墨”師訓示例

       2014年7月起,筆者被聘為“翰墨”湖北省中小學書法師訓(5年約15期)主講人,繼而又被安徽省(2014年秋1期)和新疆區(2017-2019年共3期)特聘為“國培”師訓主講人,直到疫情爆發而中斷。期間對親曆的三個省(區)、以及網上對其他部分省市培訓情況的了解,比對“國培”“翰墨”二者之後“發言”如下。

 

      A.“國培”寫字技能優先,“翰墨”書法藝術為上

教育部2013年1月18日發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書法教育總體目標與內容有前置的提綱性闡述:

      1.學習和掌握硬筆、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2.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3.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

 

      如上三點呈漸進性,首要是致力於第一點提到的“……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級目標任務的完成,此為非常實在而實用的前提,即力求每個學生先寫好一手字,以利眼前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而後兩個走高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首要(初級)目標任務已然完成的前提之下。

▲ 2017-2019筆者(後排中)連續三年應邀為新疆

自治區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授課(攝影:趙立華)

 

      全國的“國培”與“翰墨”師訓,本應出於相同的理解而行動,漸進求達《綱要》之總目標,但因二者的上級機構職能性質有別而導致理解不同、行動有異:“國培”的目標側重於實用性漢字書寫技能的提高,教學內容兼顧軟硬粉“三筆字”;“翰墨”的目標側重於藝術性五體書法書寫水平的提升,教學內容僅限於毛筆書法。“國培”、“翰墨”二者的師訓在全國各走一條路,殊途雖同歸,但路途有遠近、直曲和用時多少之別。

 

      相較之下,“國培”師訓的教學內容略淺顯於“翰墨”,但並不因淺顯而降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標準,“三筆字”教與學、聽與練的“工程量”巨大,各項安排同樣緊湊而緊張;培訓過程中還穿插有“訪名校”環節,讓學員走出培訓室,到成績卓著的中小學“書法教育示範學校”觀摩、交流和取經,而這,在“翰墨”培訓中是沒有的。筆者2018年10月第二次接受新疆區特邀前去授課,期間在主辦方曾軼老師帶領下隨全體學員“訪名校”,去到烏魯木齊市四所“全國書法教育示範學校”之一的烏市第63小學,見識了該校重視書法教師培訓、多措並舉致力於書法教育的豐碩成果。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副教授曾軼在其課題研發

基地烏魯木齊市第63小學調研與指導

 

      執教該校書法課的教師共有30名(全國少見),他們分別參加過部級的“國培”和自治區級的“蒲公英”書法師訓;現在承擔軟、硬筆書法教學的教師分別為4人、26人。學校有百人書協、課間書法操、年度書法節……近年該校與烏魯木齊職業大學三次聯手立項研究書法橫向課題,依托高校資源致力於全校教師書法培訓、學生素養、評價體係、校園文化等方麵的探究,推進該校書法特色品牌向縱深發展。老師和學生競賽似的參加各級各類書法展賽並獲等級獎無數。

 

      B.“翰墨”講題或過於艱深,“國培”所講或過於冷門

就湖北省2014年7月16日的首期培訓而言,授課專家團隊由省書協副主席兼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天弓領銜,攜湖北高校及中小學書法教育名師主講與輔導,無外聘專家。這期培訓得到受訓學員的好評如潮,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其後續的多期培訓師資有所調整,優良效果依然,但不乏缺憾。

▲筆者應邀為“翰墨薪傳工程”

湖北省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授課(劉華敏攝影) 

 

      從筆者親曆的湖北、安徽和新疆的“翰墨”﹢“國培”師訓,以及從網上搜尋到的諸多省市兩類培訓所知,大部分都外聘了知名教授或書壇名家。再從師訓現場看到或網上搜到的若幹省市授課計劃中的選題來看,主講人大多能揣摩受訓學員(約85%從未上過書法講台)的心裏所需而定教學內容,如書法理論闡述,真行草隸篆五體筆法字法章法講解、教學法介紹等;但從某些教授、名家課題中的關鍵詞即可看出,有的選題偏、教案舊:如某省“國培”的某專家課題中“紫砂壺”“刻字技法”、和另一專家的“磚刻”(非“篆刻”之筆誤)“刀法”等主題詞顯示,專家很專,但其所講非學員所需;還有台上講的書學理論艱深、言語乏味,台下有人鼾聲呼呼……更有博士選題務虛不務實,又出筆示範時一手孬字令學員轉身搖頭……此為缺憾。

 

      C.“國培”培訓時長合適,“翰墨”培訓時長太短

由於“國培”與“翰墨”對同一《大綱》的理解有異或經費所限,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培訓時長的確定上,二者有懸殊之別。

“國培”內容以“三筆字”書寫技能提高為主,培訓期大多安排15天,除去報到和開訓典禮﹢《綱要》解讀、結業考試﹢結業儀式共用時1天,其餘14天﹢晚課的教學基本上都兼顧三筆字寫法和教學法,期間安排一兩次走出培訓室“訪名校”等受大益的環節,還有師生麵對麵交流、批閱、點評作業等。因為時間夠用學得多,所以合理辦訓成效好。

▲筆者應邀為“國培計劃”

安徽省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授課(葉朝政攝影)

 

      反觀“翰墨”師訓,因為首期時長定為一周,所以這個先例被後續各期沿用;除去開訓典禮﹢結業考試﹢結業儀式各半天,一周時長實際用於《綱要》解讀、理論講座及毛筆五體書法、教學法的全方位教學,其時長僅有6天﹢晚課;書法五體都縱講曆史、橫講筆法字法章法等等,麵麵俱到,時間不夠用,隻好“蜻蜓點水”。

 

       (二)半官辦師訓示例

       所謂“半官辦”,指某些省文聯屬下的以毛筆﹢篆刻專門家為成員的協會、和以硬筆專門家為成員的協會(均民政局登記在冊),經申報獲批有書法師資培訓及

收費資質的辦訓者,如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

      半官方機構所主辦的師訓無官方財政經費支持,與省教育廳也無關,隻頒發協會(而非文聯或教育廳、局)級結業證書(以公章為鑒別標準),受訓者皆為費用自理的社會書法培訓機構負責人或教師。協會級的結業證書不被教育廳(局)轄下的中小學認可,也不報銷培訓費。

      半官方機構主辦的書法師訓基本上各省都有,皆因應培訓市場之需而開辦。而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以下簡稱“湖北硬協”)以大書法(毛筆﹢硬筆)的範疇招生辦訓,一貫堅持“謀劃高起點,組織高標準,課程高水平,教研實戰化”的總體原則,旨在學習破解硬、軟筆書法教學中的政策、管理、運營、招生、教學質量等關鍵難題。下麵僅以筆者熟知的、湖北硬協主辦的重大活動和書法師資培訓為例來說事。

▲湖北硬協主席柳長忠(左1)榮譽主席王臻良(右1)

為省硬協高校分會授牌

 

      早年間,以王臻良、柳長忠二位牽頭的湖北硬協,曾與孝感市聯手在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舉辦過多屆以孝文化為主題的萬人寫字節;2007年還主辦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長江獎”(軟硬筆)書法大展賽;2019年換屆後,以柳長忠為主席的新班子有創意地開展工作,成立高校分會和少年分會,為基地校和社會書法培訓機構授牌,又配合普及書法教育,將書法師訓辦得卓有成效。

▲ 柳長忠主席(中)在第九期師訓班講話

(圖片源自協會新聞)

 

第九期書法師資培訓日程安排

      至2024年4月19日,湖北硬協主辦的骨幹教師培訓已結業十一期,每期受訓學員按限額招滿38人,教室無虛席,走廊有旁聽,這說明師訓的必要性;筆者作為主講人之一已參與其中的幾期,每位老師課堂上師生互動頻繁、掌聲笑聲常有,這說明老師授課的美譽度;課間師生的熱烈交流、結業分手時的依依不舍,這又說明學員對師訓的滿意率。必要性、美譽度和滿意率都來自於主辦方的認真辦訓和培訓模式的合理,而合理性的重要一點,就體現在教學中老師所講迎合了學員所需。從第二期、第九期和第十一期師訓的日程安排看,便可知培訓內容之豐富且重複者少。

   

▲第十一期書法骨幹教師研討會/結業合影

(圖片源自協會新聞)

 

      三期培訓,各十個選題,內容豐富;均兩天半培訓,都時間緊張;時分精確,安排緊湊。最能體現策劃之好和培訓質量之優的是每一期的主項選題,涵蓋政策解讀、書法史常識、教師的文字修養、教育心理學應用、教師成長、機構運營管理、硬筆臨創、楷書向行書轉化法則、教學法解讀、速寫作業奪卷麵分、個人事業與平台融合發展、辦校經驗分享、麵對突變的運營對策、測評細則、楷書結構20法解讀、毛筆臨創、理論考核、辦學研討會等方方麵麵——解決諸多實際問題,授學員之所需,實在且實用。

▲筆者在武漢TV作書法史(隸書)專題講座

(圖片源自武漢TV節目預告)

 

      各期師訓授課教師中,有全國書法名家、大學書法教授、外省書法培訓名校校長、本埠著名民辦書法培訓機構專家和協會核心成員等——各有專長,授之以漁。十一期共培訓書法骨幹教師四百餘人,這些骨幹教師又接力培訓社會機構普通師資數以萬計。湖北硬協助力書法教育普及其功莫大焉!

      關於其他省市半官方師訓辦得如何,因為筆者未曾親曆和調查,所以不便置評。

 

      (三)民辦師訓示例

      所謂民辦,是指既非官辦又非半官辦的個人工作室、民營公司、私立學校等培訓機構主辦的師訓。這些機構在輔導少兒寫字或指導成人習書的同時,或兼營連鎖分部的新進教師培訓、骨幹教師進修,或麵向社會招錄有意向入夥為師者、或有誌於少兒書法培訓事業者。論培訓機構數量,民辦與官辦和半官辦三者相比,民辦占絕大多數,他們補充官辦和半官辦書法師訓之不足,為普及書法教育立下大功。

      全國民間書法培訓機構拔萃者眾,如遼寧的“書道童心”、山東的“樹人字訓”、安徽的“豆莢書法”……等;湖北的有“吳永斌書法工作室”、“三快書法”、“佳順·羲之書法”、章桐書院……等。下麵僅就湖北域內筆者熟悉的幾家民辦書法培訓機構作簡要介紹。

       A.吳永斌書法工作室

      吳永斌,湖北理工學院書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八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得者,湖北省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他的書法源自“二王”,又真行草隸篆五體兼修,擬古而不泥古,風格出新且流美。

       吳永斌業餘專營成人毛筆書法培訓,學員中在編書法教師居多;其書法培訓起點高,訣竅多,成效顯著,得其真傳的諸多在編及非在編教師學員,在各級各類院校及校外書法教育崗位上勤耕不輟,培養出來的書法藝術後備梯隊隊員數量可觀;各年齡段受訓學員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單項展、屆展中,以及全國各級各類書法展賽中頻頻亮相、獲獎,因此而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者多人,加入各省級書法家協會者近百人。學員中有4人入中國書協(楊科雲當選廣西書協主席)、12人入省書協、又受訓後傳道授業於各級各類書法講壇來看,吳永斌為普及書法教育所作的努力是碩果累累、並聲名遠播的。

▲大冶實驗高中(校名題寫:鄒誌生)

“湖北省蘭亭學校”石刻座匾

(吳永斌供圖)

 

      接受過吳永斌書法工作室培訓的大冶實驗高中書法高考班專職教師明鬆華(中國書協會員)、潘亮(湖北書協會員),專心培育學生並屢創佳績,是該校榮獲“湖北省蘭亭學校”榮譽稱號(如上所示之右圖)的功臣。

 

       B. 三快書法教育谘詢有限公司

▲“三快書法”獲評為全國“十佳”

(“三快書法”供圖)

 

      “三快書法”教育由王恩群先生和李會玲女士聯合創辦,致力於做最專業的規範字速成培訓和傳統書法藝術教育。“三快書法”的辦學理念是:快樂寫字、快速入門、快速提高。自2003年從事書法培訓以來,總部培訓學生累計上萬人次,多名學生參加書法等級考試獲得最高級9級的好成績,指導學生多次在全國書法類大賽中獲獎。

      “三快書法”還為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宜昌英傑學校、河南登封書院河路小學、鹹陽師範學院附小、鹹陽風輪小學、小溪塔三中、宜昌市深圳路小學等多所公、私立學校開發寫字校本課程。經過短期培訓使用三快書法教學課件視頻可以直接上崗。

      2014年-2016年,“三快書法”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硬筆書法教育培訓十佳單位;2018年央視“東方關注”欄目組蒞臨宜昌“三快書法”總部拍攝並報道。

 

      C.章桐書院

      由孫沛(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展賽部副主任)任法人代表的章桐文化(武漢)有限公司,旗下的章桐書院為專業從事書畫藝術培訓的民營機構。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成為多區域品牌連鎖、多片區多校齊頭並進的書畫藝術培訓聯合“艦隊”,業務廣及漢口、武昌、漢陽、黃陂、新洲、天門、十堰等;二是書法服務於多所公立校的合作機構,業務聯手武漢市外校係、紅領巾係、育才係、光穀係、盤龍係等40多所學校,惠及學生數萬人;三是多所公立校全員教師書法培訓的聯動機構,項目聯辦單位如黃陂教育局、盤龍城教育總支,武漢外國語小學、沌口小學、常青樹實驗學校、 奧林小學、芳草小學等20多所學校,已培訓師資過千人。

▲馬尚雲同誌為“湖北省蘭亭學校”沌口小學授牌

(孫沛供圖)

 

      2022年6月,在章桐書院助力下的沌口小學被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授予武漢市首家“湖北省蘭亭學校”的榮譽稱號;省文聯黨組書記兼副主席馬尚雲同誌向沌口小學校長謝豔霞授牌。

      D.佳順·羲之書法

羲之書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佳順·羲之書法”機構掌門人史家順,現為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係羲之書法教育聯盟創始人,為極限高效書法師訓模式開創者,書法報特聘師訓導師,同時又是書法軟件設計師。

      “佳順·羲之書法”首創“極限高效師訓筆法”和“姓名視頻引流招生法”,目前在全國有300多家分校,在崗教師600餘人;常年在校學生3萬餘人,接受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兩個體係的係統培訓。

▲(羲之書法供圖)

      為了讓書法教學變得輕鬆而高效,“佳順·羲之書法”團隊在史家順的帶領下,從2014年起,曆經10年經驗積累,不僅研發出了多門類課程教材與海量書法教學精品視頻,同時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統計與實驗法則,進行了千餘次書法教學實驗,總結出諸多寶貴的教學經驗。這些經驗大規模用於民辦培訓機構的書法師訓。

 

      三、過往不足與改進建議

      回顧2010-2024這十五年間,書法教育普及率和學生漢字書寫水平普遍提高,這與官辦、半官辦和民辦書法培訓機構的嘔心瀝血、傾心辦訓分不開。十五年間“摸著石頭過河”的培訓成果固然可喜,但也還存在一些有待彌補的不足。下麵分類羅列並附上筆者的建議。

      (一)多方的共性不足  

      所謂多方,即官方(“翰墨”﹢“國培”)、半官方及民辦方是也

      A.培訓時長太短

      這一點“國培”可排除在外。“翰墨”的培訓時長名為七天,實際用於政策解讀、理論講座和真行草隸篆五體筆法字法章法的解讀與訓練、教學方法介紹等,時間僅為六天,“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有事倍功半之嫌。而半官辦和民辦的機構每期十項左右的教學內容,用時僅有兩天半,諸多主要內容也難講深講透。

      建議:“翰墨”學“國培”,時長延至十天或兩周,加入“訪名校”環節;半官辦和民辦酌情增加時長,或適當刪減內容,將主要內容講深講透。

      B. 忽略學校教師的全員培訓

      這一不足,上文示例中的章桐書院可排除在外,其他各方都存在。之所以提及這個“忽略”,是因為經常有此情況發生,即學生的字被書法老師教好了,卻被其他未受書法培訓的科任老師蹩腳的字帶回了原形或半原形。

建議:各方當重視並在公立校展開毛筆、硬筆和粉筆兼顧的全員書法師資培訓。

▲ 筆者編著的“三筆”字《師範書法教程》第二版

 

       C. 導師能講不能寫

      這一不足在官辦(前文已提到一博士)和半官辦師訓中也有,但僅為極個別現象,而在民辦師訓中較多。寫不好字的不可能講得清寫字的竅門。

建議:將書寫水平當作聘用和考核教師的首要標準,將不達標者或拒之門外,或待崗進修。

      (二)單方的幾點不足 

      這一點,且將上述“多方”分而單列以述之。

 

      A.“翰墨”師訓的不足

      ①“翰墨”的師訓內容單一。不講硬筆(含粉筆),僅講毛筆五體書法,與書法專職教師和全員教師提高“三筆字”書寫水平的現實所需所用不符。

建議:除“三筆字”兼顧外,還須針對初上書法講台和將上書法講台的學員們傳授教學方法,教他們怎樣上好書法課;學習“國培”模式,增加“訪名校”環節,讓學員長見識、取經驗。

      ② 授課選題欠妥。因來自書協班子的個別名家,不了解初上崗或轉崗書法講台教師之急需,如書法學常識及教學法等,專家所講的艱深理論非學員現時所需。

建議:事先調研了解學員所需,再針對所需選好講題並認真備課。多講書法學常識、習字要領及教學方法,少講艱深理論。

▲筆者(左3)應邀講座於廣西科技大學

(廣西科大藝術學院供圖)

 

      B.“國培”師訓的不足

      外聘專家或有不專。這類情況不多見,僅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有外聘專家以紫砂壺刻字和磚雕刻字為題授課,“文不對題”、“球打擦邊”實不可取。

建議1:針對學員所需聘專家,專家針對所需定講題並專門備課;聽取學員意見,如有選題不妥須及時更換。

建議2:師訓項目申報獲準後外聘專家時,一是事先考察專家資曆,看是否有書法教學經驗和新寫教案;二是事中或督課、或根據學員反饋和打分,發現專家方有問題,即學習新疆做法,來年師訓隻留用學員喜聞樂見的優秀專家。

▲筆者在“國培”師訓課堂傳授“病字求醫法”

(曾藝供圖)

      C. 半官辦師訓的不足

      結業證書“硬度”不夠。單從湖北硬協的師訓看,一是省硬協級結業證書吸引生源的魅力不夠大;二是麵向社會招生時,對培訓機構的吸引力不足。

建議:可與有一定權威的專業機構聯手辦訓,增強師訓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D. 民辦師訓的不足

      以下所講非指全部,但對多數而言。

      ① 師資不專業。無論軟硬筆,僅憑上講台前臨幾本字帖或三兩天師訓所積存的淺薄內涵,支撐不住為師者的“腰杆”,因為有老師對書法學常識性內容、最基礎的筆法字法章法理解不深,所以講不清。“半瓢水”亟需充實為“滿桶水”。

      建議:尋一本高質量的書法專業教材,緊急自修自悟並苦練筆頭,將“水桶”裝滿後,再舀幾瓢“優質水”培桃育李——老師講得清,學員收獲多。

▲筆者編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毛筆硬筆合編版《書法教程》第五版

 

      ② 前瞻性不夠。諸多民辦師訓(半官辦的也有)隱現值得商榷的一點:“快餐式”的培訓追求眼前速成,但因速成而導致內涵不豐、基本功不紮實,使得個人口頭所講和筆下書寫質量的提高、機構全麵向好的後勁不足。

      建議:從長計議,不僅致力於眼前興趣的激發、書寫質量的提高,更須授以真知促其內涵豐富,使學員和機構備足向前發展的潛力。

      以上建議若能被采納並付諸實施,如上所列諸多不足定有大改觀,普及書法教育定能提速並優質達標,最終促成書法藝術(形式﹢內涵)的全麵發展。

本文所寫均為個人之見,筆者歡迎諸位方家指弊糾偏,並在此先謝為敬。

                   

                                   修改於2024年11月26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