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清淨雅逸寫風骨——記書法家邵啟平
發表日期:2018-11-20 19:33:22 來源:常德日報 被閱讀[5134]次

 

       常德日報記者 王敏

       古詩雲,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常德書法家邵啟平二十年如一日潛心修煉小楷,心無旁騖,習無止境。他奉行的是“寧可慢走路,也要走好路”的藝術之道。
       初冬時節,邵啟平以一紙小楷《桃花源記》開頭,接受記者專訪。他說:“方寸之間有天地,寫字寫到最後,實際上是在寫學養、寫性情,即寫人,否則不能把字寫活。”

 

 

“書”山有路勤為徑

       石門縣子良鄉北界村與湖北交界,山高路遠,民風淳樸,父母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品質,深深烙印在邵啟平的兒時記憶中。他堅信讀書改變命運,是全村第一個走出大山的高中生。

       書法啟蒙源於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漂亮的板書與教案,引得學生們爭相模仿學習,邵啟平也不例外。小學畢業考試中,他的滿分語文試卷字跡工整漂亮,在全鄉傳閱。

       初中,邵啟平對書寫的愛好更甚,得知同學有一本劉小晴鋼筆字帖,他一借三年,日日臨摹,愛不釋手。

       高中時,一周3天勞動,邵啟平因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而豁免。他被學校抽調刻印複習資料鋼板字,2年多時間刻了400多張蠟紙。

       1990年調入石門縣一中,邵啟平的書寫體風靡校園,幾乎包攬了學校的宣傳標語、板報和通知。

       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曾有一段時間,邵啟平感覺寫字進入了一個瓶頸。1998年起,他利用寒暑假進修,先後參加了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研修班”、《中國鋼筆書法》刊授“名師班”和“首屆中國硬筆書法師資培訓班”學習。

       為了更全麵、更係統地學習書法藝術,2005年起,邵啟平又跨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首屆書法碩士研究生課程班”。期間,他公開發表書法(含硬筆書法、篆刻)作品80餘件;硬筆作品多次在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中獲獎,2003年獲“中國硬壇百傑”稱號;書法作品曾在“第二屆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及第二屆、三屆“新世紀全國教師三筆字書法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

 

 

清淨雅逸工小楷

       邵啟平書法諸體皆能,以楷、行見長,尤精小楷。記者細細品讀其小楷作品《桃花源記》,隻覺清風拂麵,清秀宜人。

       今人作小楷,皆緣於對小楷本身藝術魅力的鍾愛。小楷以它特有的清、淨、雅、逸,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世人用心品味的佳茗。既如此,繼承之,則以取法古人為上;發展之,便需再融入其他書體的優雅、寬博、靈動,使之更活、更淨、更雅逸。

       邵啟平小楷主要取法晉唐小楷,於《靈飛經》《智永千字文》《玉版十三行》等用功最多,其作品寫得秀逸多姿,清新自然。後來,他又臨習起北魏墓誌和隋唐寫經,豐富楷書的筆形和字法。

       20年專攻小楷,邵啟平尤愛“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用功頗多,長達10年。該帖法度森嚴、筆法精熟,引著他在一點一劃中細細體味古代書家筆法的韻致。2006年,他以此為基礎創作的小楷作品摘獲“三湘群星獎”銀獎。

       邵啟平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美感。首先是表現在他小楷作品裏以清和靜構成的書法美,漢字入書,難在清要清出味,靜要靜出神,美要美出雅,在升華中看境界,得大味、大神、大雅而成大美。再是運筆中體現出的人格美,他寫字重選文,講書氣,向以寫好字為目的,以清新求淨化,從不放任自流。

       他的作品字裏行間無不折射出其雅士之風的高尚氣格,空靈意才遠,意遠心方清。他的作品沒有半點浮躁之氣,可見其心境之悠然。

       在書法界草長鷹飛隨處可見肆意宣泄的當下,邵啟平以楷書正人求學,不受名利幹擾,堅持“寧可慢走路,也要走好路”的藝術之道,令人欽佩。

       “清淨雅逸,風骨獨標。”一位業內人士曾用這八個字品讀邵啟平小楷。

 

 

故紙堆裏悟真道

       白天教書,晚上練字,每天書寫2小時,讀書1小時,這是邵啟平的日常生活。

       邵啟平學中文出身,讀書涉獵較廣,文、史、哲、美等書籍擺滿案頭。他說,書法是全方位的學養,若純粹練字,滿足於書法技術技巧,始終缺了些味道與內涵,要多讀些傳統經典與傳統美學,多學多思,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追求真善美,以學養支撐書法,才有提升的空間與出路。

       平日,他最喜歡翻閱四書五經,溫故知新,在思考中體悟,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他還喜歡研習《中國書法史》,曆朝曆代有計劃地讀,拓展曆史空間,感受古法魅力。

       不僅專注經典,他還不忘把目光停留在現代考古新發現的古籍。就說《敦煌寫經》,聚集了從南北朝至元代時間的小楷書帖,堪稱書法基因庫,但因發掘僅百年,鮮有關注。邵啟平一見傾心,反複研習,尤愛古樸雅致的南北朝書帖。

       與古帖會麵,與古賢對話,邵啟平多次前往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地,尋覓《敦煌寫經》真跡。麵對真跡,他不禁感歎,古代書法的精致之極,古代書家的修為之高。

       手追心摩,他的小楷修煉得爛漫飛動而性靈獨具。其字清秀中見古拙,蕭散中蘊靈動,法度中寓逸情,精微中致廣大,氣韻高古,幽雅出塵。

       2015年,邵啟平一紙楷書馮班《鈍吟書要》融入《敦煌寫經》之韻,形成個人獨特的書法之風,獲得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

       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點評道:“此幅作品多取隋唐寫經筆法,結字端正,用筆勁健,大小勻稱,首尾一致,具有較強的書寫功夫和控製能力,是一件難得的佳作。”

       沉下心境,遠離俗世,邵啟平幾乎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最鍾愛的書法事業上,樂此不疲。

       他寫字崇尚工匠精神,“匠人學藝需精耕細作,書者寫字需點滴積澱,需細致入微的觀察,大量反複地臨摹,持之以恒地讀帖,以嚴謹地治學態度,追隨經典,讓技法達到爐火純青的極致。”

       “寫字寫到最後,實際上是在寫學養、寫性情,即寫人,否則不能把字寫活。”邵啟平認為,技法是基本功的事,韻味是學養、心態甚至是才情的事。在創作中把握技法與韻味的關係,說到底,就是在精熟技法的基礎上,努力讓心手雙暢,筆隨心行。

       書魂永駐,書無止境。邵啟平近年開始研習行書,他計劃用5至10年時間寫好行書,力爭有所突破。願他在書法道上勇攀高峰、日臻妙境。

 

      邵啟平,1966年出生,土家族,湖南師大中文係畢業,現為石門縣一中教師。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進修於北京師範大學“首屆書法碩士研究生課程班”;2011年9月在“首屆中國毛筆與硬筆書法大展”中獲評“全國百名雙優書法家”;硬筆書法多次在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中獲獎。
       2006年獲湖南省“三湘群星獎”銀獎;2013年入展“首屆全國楷書作品展”。
       2014年入展“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朝聖敦煌”全國書法作品大展、“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2015年入展“第二屆全國手卷書法作品展(特邀)”,榮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2016年獲常德市第二屆原創文藝獎;2017年2月入展“第二屆全國楷書作品展”。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中國硬筆書協學術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硬筆書協常務理事,湖南省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湖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專業課程實訓導師,常德市硬筆書協監事長、副主席,常德市書協理事,石門縣書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