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者:怎樣欣賞書法
發表日期:2018-10-29 08:03:41
來源:本站
被閱讀[4008]次
內容提要:
從兩個方麵欣賞書法:格調、技法。
技法包括點畫、結字、章法。點畫有“力”、結字要“衡”、章法須“和”。
格調要“雅”、不俗。
格調比技法重要。
佳作:技法與格調兼備。
古今對書法的品鑒文章很多,從某一個角度來看其觀點都可成立,說得“都有道理”。
同時這也給人們對書法的欣賞、品鑒帶來紛擾。令人不知所措。
那麼,有沒有即“準確”又“實用”且有“高度”的品鑒書法方法呢?
下麵談談我對書法品鑒欣賞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任何事物最終都歸於道,站在“道”的高度看問題,便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從哲學角度入手,從事物的本體出發。
我們知道,事物都是由兩方麵構成:物質與精神。
物質與精神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物質是實體存在的,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精神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是我們肉眼所不能看見的。
比如,我手裏的水杯,它是瓷的,它的外形是圓的,這些是水杯的物質組成。這些是我們肉眼可以看得到的,手感可以觸摸到的。
另一個方麵,有人認為這個水杯外觀設計得比較純樸,也可能有人認為設計的有些“土氣”。這些都是我們的感受,是肉眼看不到的。這就是水杯的“精神存在”形式。精神是看不到卻是存在的。
下麵我們就來談談對書法的品鑒、欣賞。
書法也是事物,同樣由物質與精神兩方麵構成。
書法的物質方麵就是書法的技術層麵,即技法。書法技法由三個部分組成:點畫、結字、章法。
書法的精神方麵表現出來的就是書法作品的格調,或叫做氣息、品格、境界。
下麵我們具體來談談什麼樣的技法與格調是美的、雅的。
一、 書法技法的品鑒欣賞
1,點畫:力
點畫就是筆畫。也稱為用筆、筆法。用筆是行為動作,筆法是學術用語,點畫是用筆呈現在紙上的物質痕跡。
點與畫是兩個部分,短的筆劃稱作“點”,長的筆劃稱作“畫”。(現在人們常用“線條”一詞來表示中國書畫中的點畫、筆墨)
那麼什麼樣的點畫是美的?古人對點畫做過各種論述,有的很生動形象,比如:點,如高峰墜石;豎,萬歲枯藤。等等。
那麼,對點畫最基本的審美要求是什麼?也就是說:“最底線”的要求是什麼。
我想有一個字是比較接近的:力。力量、力度的“力”字。
點畫要有力度。美的點畫要有力量、有力度、有彈性、有厚度(無論筆劃粗細)。而弱的、軟的、薄的點畫,都是不美的。有力的點畫才有生命,是活的,是健康的。無力的點畫充滿病態,是不健康的。
舉個例子:鐵線無論多細,往往是圓潤有力的;稻草繩即便很粗,也往往無力;一張紙,麵很大,但是很薄,在點畫的呈現上就是無力的。
點畫有力,不是說大力士寫的字就一定有力,也不是說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的字就一定有力。這種力,是審美上的力。用的是“巧勁”。
2,結字:衡
結字也叫結構。
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易”。
對於結字審美的基本要求,用一個字來表達,更難。有一個字,或許接近:衡。平衡的“衡”字。
結字要做到總體平衡,重心要平穩。
在點畫組成文字時,無論筆劃如何挪讓,最終要保持點畫之間的平衡、文字重心的平穩。
有時看到有些書法家寫的字歪歪扭扭,一些專業人員還說寫得好,實在是看不懂。建議大家主要看一條:不管它如何歪扭,重點看點畫之間是否做到了平衡,看這個字總體是否還站得住、是否還穩當。隻要最終做到平衡、平穩,結字就說得過去。
一個字平衡,兩個字、三個字連在一起做到‘衡“也可以,甚至通篇平衡、平穩也可以接受。
結字的“衡“,往往是點畫之間距離不均等,反而容易衡;均等了,常常容易鬆散。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大小質量、距離不一,才好保持平衡、平穩。
3,章法:和
章法就是文字在一個特定範圍內的總體布置排列。點畫組成文字,文字組成章法。
對於章法的欣賞要求,也可用一個字表達:和。
章法要做到整體和諧。通篇看起來舒服、自然。既不鬆散,又不擁堵;既整合,又有變化。無論篇幅是大是小,都要保持連貫性、完整性。
章法雖然屬於書法的物質(技術)層麵,但它更多的是作者的修養與經驗感覺。書法章法前人多有模式,我們可以直接學習借鑒。
明代徐渭在章法處理上,打破字、行限製,字與字、行與行穿插呼應,渾然一體。
4、筆法是書法技法的核心
那麼,作為技法當中的筆法、結字、章法,那個最關鍵呢?
我們做個比擬:漢字就像一座房子。一幅作品就像一個大房子。
點畫是建房子的材料——就像鋼筋水泥,結字就像房間的功能布置;章法就像房子的外觀設計。
那麼,材料、布置、外觀,那個最重要呢?當然是建房子的材料最重要。
材料好,即便布置安排不太合適、設計的不漂亮,但房子結實,還是可以用的。
材料不過關,布置的在合理、設計的在漂亮,這樣的房子不結實、也不能使用。
所以說,點畫材料要有力、要結實。
點畫即筆法是書法技法的核心。
書法技法的三個方麵:第一用筆,其次是結字,第三是章法。
二、書法格調的品鑒欣賞
書法的精神方麵呈現出來的就是作品的格調。或者稱為品格、氣息、境界。
作品的格調是不能物化的。格調是欣賞者所賦予的,是創作者所播種的。
格調有兩方麵:一種是雅,一種是俗。
雅,是高貴的,是令人崇敬的。雅,是好的藝術品應該具有的品格。
俗,是低趣味的,是令人厭煩的。俗,是對不入流的藝術品的評價。
格調完全出自人本身。什麼樣的人就寫出什麼樣的字。
我們可以請一位山裏的老農寫一幅字,那怕他不識字,但他樸實、厚道,那麼,這位老農寫出的字,一定是不俗的。
格調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別。
雅、俗之外,很難有中間之分。藝術不存在“雅俗共賞”。“雅俗共賞”的作品便是俗的。
藝術作品的格調越高、境界越高,懂的人越少。所謂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
格調是作品的生命。
三、技法與格調那個重要:格調重要
前麵我們分別談了書法的技法與格調與品鑒底線與欣賞標準。
技法,即物質;精神,即格調。那麼,物質與精神那個更重要呢?回答是:精神更重要。
就像人一樣,肉身是人的物質,它總會消亡,而人的精神是不會死的。我們今天談蘇格拉底、康德,談老子、孔子,談的是他們的精神與思想。高貴的靈魂是永恒的。
同樣,書法作品,格調氣息是第一位的,技法是第二位的。
作品不俗,技法才有價值;作品俗,技法再高明也沒有價值。
作品高雅,技法有些欠缺,我們往往也願意看。我們常常喜歡一位有品味的文人、學者的字,即便他的技法不過關;而不願意去喜歡一個技法嫻熟、格調庸俗的所謂書法家的字。
如同我們對人的欣賞一樣,我們不會在意一個好人長得是否漂亮;而一個長得漂亮的壞人,我們同樣會反對他。人品,就像字的格調;人才,就像字的技法。人品重要,人才次要。
對任何事物的欣賞,其道理是一致的。
四、好的書法作品技法與格調兼備
但是,對於一個書法家來說,技法與格調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技法不過關,作品的格調再高、境界再高,也不能稱作書法家。
比如,胡適先生,他是君子,他的人高貴,他的字的格調高雅。但是胡適的字在諸如點畫、結字等方麵不完備,技法不過關。所以,胡適先生不是書法家。
隻有格調與技法,精神與物質同時具備者,才是完美的,才是一件好的書法。
一件傑作一定是技法與格調都是嫻熟與高貴的,且具備風格。具備風格,便可以流傳了。
(我們可以從事物的本體角度,來對中國畫、篆刻,以及其他藝術甚至人與事物的品鑒欣賞)
下一篇:
張公者:學養與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