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文通過對現代篆刻在用途,形式,入印內容等方麵與傳統篆刻進行比較,闡明了現代篆刻是現代篆刻家借鑒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用刀和石記敘各自的心路曆程,雖然對傳統的取舍萬殊,遠近有別,但都在努力表現不同的追求。使現代篆刻藝術呈現出具有個性化色彩的寫意特征。
【關鍵詞】篆刻;現代篆刻;用途;章法;刀法;篆法
篆刻本來的意思是“比喻書寫和精心為文”。唐呂廷濟解釋“篆刻”說“篆謂篆書,刻謂雕刻文章也”。後來篆刻一詞逐漸轉化為對印章形式的通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篆刻”是對以藝術為目的的印章而言。“篆“有書寫的意思,“刻”即在印章上刊刻。[1]因此,篆刻可以稱為以刀法為主要手段在印章上表現書法美的造型藝術.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長曆史中,曆經了十餘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曆史階段。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篆刻發展到了唐、宋、元時期,則處於衰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藝術走到了下坡路。這種形勢到了元末出現了轉機,畫家王冕發現了花乳石可以入印,從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藝術進入了複興時期。明清以來,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在這一時期文彭、何震對流派篆刻藝術的開創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係文征明的兒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燈光石”凍石可以當做治印材料。經過他的倡導,石材被廣泛的應用。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內篆刻藝術流派紛紛呈現,出現了程邃、丁敬、鄧石如、黃牧甫、趙之謙、吳讓之等篆刻藝術家,一時間篆刻藝術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曆史。[2]
在古代,印章的功能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官爵等級的標誌。這主要體現在印製,印材及璽印的稱謂上。秦統一以前,璽印製度不甚嚴格,統一以後逐漸有了嚴格的璽印製度。比如戰國時期,諸侯庶民皆可用璽,至秦,隻能是皇帝稱璽,臣民稱印了。在漢代這種製度更加完善,《漢官儀》載:“諸侯王印黃金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印;丞相、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