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篆刻 
篆刻藝術與中醫思維
發表日期:2006-10-29 22:16: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482]次

篆刻藝術與中醫思維
作者:李博 來源:中醫天地26期   
提要:本文就篆刻藝術與中醫學進行了多方麵融會與比較:①曆史;②學習;③運用;從而“感其二者相通之處,以拙筆記之”。   
世上沒有另一種這樣的藝術——以方寸攝萬有,以刀石解世界,盡碑版銘勳之妙,發賦詩樂誌之勝。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呈現和光耀,它總是激起各類生機盎然的絢爛景象。這就是篆刻,或者說是印章。   
從篆刻的“篆”說起。篆,據權威的《說文解字》:“篆,引書也”即為拉長筆畫作書,這是篆書。再來看段玉裁的《說文段注》,他認為,“引書者,如雕刻圭璧曰緣”,其中圭璧是一種玉器,掾是琢玉雕刻的方法。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到“篆”與“刻”在古代統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篆刻,實際上更主要的是篆。   
再來談談中醫。醫,(從甲骨文)演變到篆書寫作“醫”,“治病工”是她最原始的解釋。這一解釋簡單明了而切中要害,然而隨著曆史的變遷與醫學體係的逐步完善,“醫”的解釋就不再那麼簡單了。“學不博而為醫難矣”,沒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及悟性,想在杏林中漫步,談何容易!   
篆刻就是篆刻,中醫就是中醫,她們完全可以在各自的領域中獨領風騷,緣何把她們寫在一起呢?先來看看她們的起源吧。“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上的問題,總能碰著一些傳說,尤其是黃帝、堯、舜的光輝形象,在我國古代一直四方普照,於是關於篆刻的起源,不甘落伍地也就有了《金索》中的這樣一段話:“璽印之說,自古有之,黃帝得龍圖中有璽章,舜為天子黃龍負璽。”這顯然是不安於現實的,但至少可以說明,印章的起源很早。最有據可考的是夏、商、周三代,而實際上,“璽印之製,起於何代無從詳考。”(《潘天壽美術文集》)這讓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黃帝內經》—同樣是黃帝的傳說,同樣是無確鑿可考的起源,同樣給人以神秘的遐想。   
讀到這兒,讀者也許已經明白,篆刻與中醫均為中華文化花園中的兩支奇葩,從她們被植入這一片沃土的那一刻起,就必然綻放出同樣美麗的花朵。篆刻與中醫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她們在未進入研究、未進入自覺之前而自發發展的根本動力——為人所用。這一點很普通,卻至關重要。&nb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