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繪畫 
中國壁畫(前言)(三)
發表日期:2006-08-02 18:54:00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閱讀[2409]次

中國壁畫(前言)(三)


寺觀壁畫是中國壁畫的另一個大類,繪於佛教寺廟和道教的道觀牆壁上。內容有佛道造像、傳說故事、圖案裝飾等等。古代許多著名畫都參與過寺觀壁畫的創作,曾留下一些比較優秀的壁畫作品,如東晉顧愷之,唐代吳道子等等。山西芮城永樂宮道教壁畫、山西稷山興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畫、北京西郊法海寺名代佛教壁畫,西藏拉薩羅布林卡的清代佛教壁畫等等,都是中國古代壁畫中的傑作,至今保存完好。道觀壁畫的最早開端,當屬漢武帝在甘泉宮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佛寺壁畫則始於東漢,隨著印度佛教之傳入我國而開始出現,如明帝劉莊命畫工畫佛像與清涼台及顯節陵。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非常盛興,全國上下廣建佛寺,有寺必有壁畫。三國時吳興人曹不興當為最早的佛畫高手,得到後人的讚譽,之後的大畫家顧愷之是東晉時人,他在寺廟中繪製壁畫的事跡很早就被史籍記載,而顧愷之最為推崇的畫家戴逵也以壁畫見長,戴逵在瓦棺寺所作的壁畫,就受到當時的名流王濛所大肆讚揚。顧愷之(346—407),自長康,小字虎頭,江蘇無錫人,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多才,性格率直,其為人風格是魏晉士人思想作風的典型表現。據《曆代名畫記》稱:長康在20歲時就為瓦棺寺作壁畫,那時是東晉興寧期間,瓦棺寺剛剛修好,宗僧人請社會名流、達官貴族施舍錢財,有士大夫出錢十萬,是最多的了。顧愷之言稱出錢百萬。而他平時比較清貧,眾僧人都笑他說大話,他就對眾僧說:“隻預備一麵素壁即可。隨後用一個月閉門作畫,所繪維摩詰,等最後點眼睛時,對眾僧說:可以開門了,第一天來參觀的人,向他們請施十萬,向第二天來參觀的人請施五萬,第三天隨便施舍吧。等大門一開,果然觀者如堵,一會兒功夫就得百萬,從此名聲大振。這個傳說不見得可靠,但從傳世作品《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中能看出顧愷之的畫風。顧愷之繼承了傳統的方式方法,又在yabo22官网 畫的傳神方麵有所突破,對當時以及後人有巨大影響。張僧繇是六朝時期最有名的壁畫家之一,當過吳興的太守。他獨創了”凹凸花“技法,使觀眾在遠處觀望是有起伏變化的,而到近處才發現是平麵的。他長於yabo22官网 、動物、山水等,是一個多麵手,甚至在雕塑方麵也是個能手。民間對張僧繇有許多美好的傳說,相傳他畫龍從不點睛,點了睛龍就會飛去。說明他作畫之生動。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世人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詩歌發展到高潮時期,美術也是昌盛階段,“盛唐”的繪畫、雕塑都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這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成就表現在各方麵,壁畫藝術也有相當大的進步、發達。

 

之前稍早的隋朝大畫家展子虔,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yabo22官网 ,後來各代對他都讚譽有加。傳世作品《遊春圖》經曆代皇家貴族的收藏得以保存至今,從藝術效果和技法特點上,都是有著重大突破的。他是當時著名的壁畫高手,在洛陽、長安等地的多處寺廟中都有他的作品,到唐代還被人們所稱讚,可惜那些壁畫隨著建築的毀壞而不存在了。鄭法士是北周至隋朝的大壁畫家,據說當年他與田僧亮、楊契丹一起繪製京師光明寺畫壁畫,鄭畫東、北兩壁,田畫西、南兩壁,楊畫外邊四麵,被稱為三絕。

 

周昉是8世紀下半葉最有才華的畫家,當年唐德總理譽為母親修造長安章敬亭,命周昉繪製壁畫,他每次動筆時都有大量觀眾爭相目睹,有上萬人次參觀、評論,提出哪好哪不好,周昉聽從別人意見,加以改動。所創作的“水月觀音”壁畫使人們歎為觀止。李思訓以青綠山水著名,在繪畫色彩的使用上有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派獨特的風格。《唐朝名畫錄》記錄著玄宗於天寶年中,命李思訓在大同殿畫嘉陵江風光壁畫,經月方畢。吳道子(685—758),有命道宣,河南人。年輕的時候曾流落於四川、山東、河南等地,但一直勤奮學畫,後來在洛陽一門心思的從事寺觀壁畫繪製工作,名聲也漸漸大起來。再後來被皇帝知道了,唐玄宗召他入宮作畫,還封了很大的官職。從此吳道子不再流浪,專心從事創作,畫藝大進,成為被後人所敬仰的大師。吳道子在當時已是老幼皆知的大畫家,不僅為宮廷作畫,也為多處寺廟繪製壁畫,相傳吳道子給興善寺作畫時,城裏的男女老少都來觀看,當吳道子畫佛像的圓光時,轉臂揮毫,瞬間完成,觀眾大呼小叫,非常激動,驚動了整個大街小巷。吳道子以創作佛教題材的壁畫為主,據說僅在長安、洛陽兩地,他就有三百餘幅寺觀壁畫。京都之外也有大量作品。吳道子的作品,有的一直到宋代還有遺存,宋代壁畫家王瓘就曾經常到已破敗的玄元皇帝廟去臨摹他的作品。佛教繪畫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再至隋唐,經曆了漫長的過程,無數畫家的努力,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風格,吳道子也在期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被後人尊稱為“畫聖”,民間匠師奉他為“祖師”,曆代美術評論家都對他推崇有加。

 

佛教約在5世紀傳入西藏,正是鬆讚幹布建立吐蕃王朝的時期,西藏的文化、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大規模寺院建築和壁畫隨之出現。唐代貞觀之時,吐蕃與漢族關係密切,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也起到了積極的文化交流作用。當時的西藏大力弘揚佛教,大興土木,一直保留至今的大昭寺、桑耶寺等寺廟都是那個時期的著名寺院。鬆讚幹布從尼泊爾等地請來能工巧匠,隨文成公主進葬的中原藝人也參與到寺廟建設當中,所以在壁畫當中能看到多種風格的影響。古格王國寺廟遺址,是西藏另一處壁畫較為集中的地方。10世紀吐蕃王朝土崩瓦解,王室後裔阿日列藏北阿裏建立了古格王朝,後來阿日熱心佛事,出家為僧,使阿裏成為新的佛教聖地。古格壁畫分為宗教題材和生活題材兩類,造型和色彩處理有濃厚的地方特點,融合了來自漢族、印度、尼伯爾等地區的影響,富有強烈的裝飾趣味。

 

五代時期的藝術風格承襲了唐代的餘波,後梁的佛寺壁畫相當繁盛。荊浩在唐代末年就已居於山西太行山的洪穀,自號洪穀子。荊浩以山水畫文名於世,講求繪畫的筆墨並重,在構圖上注重深遠的意境,使山水畫至此得以巨大發展,被宋人稱之為“全景山水”,以譽其大氣磅礴。相傳荊浩曾在京師雙林院畫過寶陀落伽山觀自在菩薩壁畫,惜早已不得保留,未知是一種什麼麵貌。但從傳世作品《匡廬圖》中可以看出他的“大山大水”,層次分明、構圖飽滿,疏密有致,局部刻畫細致,是全景式山水畫的代表作品。現在能夠看到的五代壁畫實物,隻有山西平順縣龍耳山中的大雲院壁畫,殘存有20餘平方米。東壁繪《維摩經變》,損毀較嚴重;文殊菩薩的表情端莊,舉止安詳,身後繪有羅漢、天王力士等等。上方繪有飛天等奇妙景象。從現存的殘畫來看,壁畫繪製精製,色彩非常鮮麗,整體風格與同時期的敦煌壁畫相類似。

 

宋代在10世紀中葉以後,結束了五代50餘年的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麵,最終統一了中國。宋初的一個階段,政策措施得當,曾出現過一段穩定發展的時期,甚至恢複到了唐代的水平。城市商業迅速發展起來,南宋時的南方經濟狀況較好,為藝術的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安徽人,官至朝奉郎,他所生活的北宋時代,由於皇室貴族的喜好,使繪畫藝術受到很高的重視。;李公麟的作畫風格與方法,受顧愷之影響較大,同時學習吳道子。他最傾心於白描畫法,用簡潔明快、下筆肯定的線,來描繪曲直、剛柔的效果。白廟原來是繪壁畫或其它繪畫的基礎,當成是起稿時的輪廓。唐代吳道子是大畫家,架子也大,起完稿以後的工作就由弟子們去完成。而寺廟裏的僧人或畫工們尊重吳道子的畫稿,不敢在上麵設色,就留下一些白描畫麵。北宋李公麟在此基礎上獨創一格,對白描這種繪畫風格的產生做出了巨大貢獻。武宗元是北宋時期有名的壁畫家,原名宗道,字總之,河南人。擅畫佛道鬼神,師法舞蹈資,行筆線條流暢。景德末年(1007年),宋真宗營建玉清照應宮,招募畫工繪製壁畫,百餘名畫工分為兩組,武宗元任左部之長。宋代佛寺興建之風也較盛,汴京、洛陽、成都、太原、南京、揚州、蘇州等地都有比較有名的大寺院,而無名的小寺廟不計其數,這種現象刺激產生了許多壁畫高手。象武宗元這種由民間畫工被選入宮廷的壁畫家不在少數,前文提到過的王瓘也是這種情況,他們之間都相識,都是一茬的有名壁畫家。他們的畫稿往往都被弟子們仿照、臨摹,得以流傳後世。曾被徐悲鴻收藏的《朝元仙仗圖》,據考證就是當時的壁畫原稿小樣(也稱“八十七神仙卷”),據說是武宗元的作品,有很強的裝飾性。

 

宋代的道觀壁畫曾盛極一時,宋真宗營造道觀,招募天下畫家,3000人應試,百餘人被選中。以武宗元、王拙分別擔任左右部長,高文進和王道真設計,壁畫規模相當龐大。後來重新翻修時,著名畫家崔白、李元濟等也都參與了繪製工作。北宋中期以後,宗教壁畫有所衰退,很多有名的畫家很少再去參與壁畫的繪製。到南宋時更一蹶不振,文獻記載中幾乎見不到壁畫的影子。留存至今的、比較完好的宋代壁畫有以下幾處:山西開化寺創建於晚唐,但大量壁畫繪於宋代,該寺位於山西高平。大雄寶殿的三麵牆壁均有壁畫,題材是西方淨土變、佛經故事等,線條流暢,有吳派風範,采用瀝粉貼金的裝飾方麵,製作極細。西藏日喀則夏魯寺壁畫創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豐富精美,一部分較多的運用了內地漢族的畫風一部分學習了印度、尼泊爾的特點。石家莊北郊上京村的毗盧寺壁畫始繪於唐代天寶年間,後被多次翻建、重修,其中的壁畫被認為是宋時作品。最精彩部分為正殿內四壁上的水陸畫,儒、釋、道合為一處,有三教九流500多個yabo22官网 形象眾多,有行列隊伍、有哭泣的弟子,表情、性格都各不相同。

 

元代的寺觀壁畫的發達程度遠過於石窟壁畫和墓室壁畫,主要是佛教的密宗繪畫藝術和道教的壁畫藝術。由於統治者的個人興趣和政治上的因素,元代提倡喇嘛教。元世祖忽必烈號令全國各地大寺興建喇嘛教寺廟,把喇嘛教的首領八思巴奉為“帝師”寺院的密宗壁畫也因此能興盛起來。洪洞廣勝寺壁畫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霍山南麓,分上下兩寺和一處水神廟。該寺創建於東漢,下寺為元代建築,寺內壁畫極為精美,隻可惜一被盜賣至美國,現隻剩下十幾平方米。所興的是水神廟中主殿明應王殿還保存有較完整的壁畫,建於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最為精彩的是東側南壁的戲曲演出壁畫,生、旦、淨、末、醜各行當齊全,化妝、服裝、道具、樂器、布景等都很齊全,為研究早期戲曲的演出形式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形象資料。明應王殿現存壁畫總麵積達200餘平方米,高5米。yabo22官网 神態逼真,刻畫細致,重彩平塗,以石青、石綠、朱砂、土黃等顏色,渾厚古樸。壁麵製作講究,先用黃泥加細砂打底,再在上麵抹一層棉絨加係泥的混合物,表麵壓光不施白灰,結實耐久。山西稷山青龍寺建於唐代,內有壁畫屬元代製作的有180平方米,有佛像、菩薩像以及眾弟子和護法金剛等,但該寺的大部分壁畫都在明代洪武年間被補繪、重修過、多少影響了一些元代的風格原貌。

 

道教寺觀壁畫自漢代以來一直隨著道教的興衰而起伏變化不定,元代的道教壁畫風格承襲吳道子、武宗元一路的風格,並有所發展和推廣。除了民間畫工的描繪,文人士大夫也偶有創作,據說趙孟頫就在櫃安天聖寺壁上畫過竹子和山水,與宗教內容無關,王蒙、王冕這樣的大畫家也都在寺院中畫過壁畫。著名的永樂宮位於山西省芮城永樂鎮,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就生於此地。呂洞賓死後,唐代在其住宅基礎上建“呂公祠”,後被火毀,元代至元年間重新修建。殿內壁畫尺度高大,yabo22官网 眾多(286個),各路神仙,造型生動,藝術上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呂祖殿裏的道教故事壁畫,則是現實生活狀態的反映,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把單獨的情節聯係為一體。三清殿是永樂宮的主殿,繪有《朝元圖》,8個主像周圍各配有各種神仙,仙曹、玉女、使者、力士等分三、四排構成氣勢磅礴的行列。每個yabo22官网 都刻畫嚴謹,具有個性特征,衣飾服裝一絲不苟,藝術感染力強烈。西壁繪有“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兩旁的十太乙與雷部諸神,文武有別,表情各異,性情獨特。主像莊嚴、玉女秀雅、武士威猛,各得其神。yabo22官网 眾多的行列之間,用轉身對語、左顧右盼、傾身交流等手段,使yabo22官网 有所關聯,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考證,這組壁畫的勾線使用了某種特殊的筆,有的線線長達數米,勻稱堅挺,非常人用普通毛筆所能完成。設色平麵化處理,有的局部如瓔珞、圖案等細節采用瀝粉的方法,使之更顯複雜、精製,這種技法產生於唐代,宋人有所發展。三清殿的整鋪壁畫是文獻上所說的六天帝、二帝後率領眾仙朝元的內容,反映了道教神之的完整體係,yabo22官网 造型動靜相參,在變化中求統一。以世健的yabo22官网 形象,生動的描繪了虛構的神仙,集中體現了中國yabo22官网 畫優秀特征。純陽殿俗稱呂祖殿,在東、西、北壁上畫有“純陽帝君神遊顯化之圖”,描繪呂洞賓從鹹陽降生其一直到他赴考、的道、離家、超度凡人等等,以連環畫的形式貫穿了五十二個畫麵。故事內容為民間長期流傳,情節生動,有深刻的含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念。壁畫高3.5 米,麵積有203平方米。畫中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一些形形色色的yabo22官网 之外,畫中還有宮廷、廟宇、茶館、酒樓、田野、山川及各種植物等等這對研究元代社會情況有很大幫助。

 

元代的社會分工,與前代相比,有較大變化,壁畫家隊伍完全屬於工匠的行列,不再被列入史傳之中。文人畫家除了個別情況以外,也不會介入壁畫界。但由於道教本身的發展,促使藝術領域普遍出現優秀的道教題材作品,戲曲、繪畫、雕塑等方麵的藝術家和作品突破了時代的局限,取得卓越的成就。從甘肅、山西等地唐、宋以來佛道壁畫的發展,可以看出清晰的發展脈絡,到元代達到了象永樂宮壁畫這樣的又一個高峰。它既保存了前代的優秀傳統,又在某些方麵有所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格特征。永樂宮壁畫在一個方麵豐富了中國壁畫創作的積累和創作經驗,也影響了後世宗教壁畫的創作。我們從明清寺觀壁畫和水陸道場壁畫中都可以看到永樂宮壁畫的影子。永樂宮壁畫是僅存的道教壁畫的完整體係,是中國壁畫的珍貴寶藏,對我們學習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