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繪畫 
中國壁畫(前言)(二)
發表日期:2006-08-02 18:53:00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閱讀[2111]次

中國壁畫(前言)(二)


墓室壁畫的目的主要是說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它幾乎不存在更多的裝飾意義,對它的研究和學習,主要是針對它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

 

墓室壁畫可以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分類之一種,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壁畫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最早的墓室壁畫可算是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其它比較著名的有河北望都漢墓壁畫、內蒙和林格爾漢墓壁畫、陝西乾縣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壁畫、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室壁畫、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室壁畫、河南禹縣白乘文故冶諢鵲取?/SPAN>

 

漢代墓室壁畫在形式和發展過程當中,受到了中國早期思想和信仰的影響,形成了係統的喪葬觀念和壁畫圖式係統。所謂的思想觀念主要是指先秦兩漢的靈魂觀念、道家思想、神仙崇拜、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內涵。漢代以前的墓室壁畫目前隻有三例:一是陝西扶風楊家堡四號西周墓,內有菱形格紋裝飾圖案的痕跡;二是河南洛陽西郊一號墓(戰國時期),四壁繪有寬帶線紋;三是湖北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墓槨上飾有多種圖案,色彩有紅、黃、藍、金,富麗堂皇。墓室壁畫的出現要晚於地表建築壁畫,其繪畫風格和形象狀態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宮殿或廟堂壁畫的影響。墓室壁畫初始於戰國時期,漢代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並走向完善,前後的承襲關係一脈相承,有明顯的走向脈絡。這種關係可以從同時期的漆畫、帛畫、織物以及銅器上看得出來,也足以填補壁畫史上這段缺少實物的空白。

 

漢代的墓葬壁畫,大致可以分成西漢前期的初步階段、西漢中、後期的成熟階段以及東漢時期的豐富階段。到目前為止,西漢有壁畫的墓穴被發現有兩座:一是廣州象崗山的南越王墓,二是河南永城芒山柿園的梁王墓,,二者都是當時諸侯級的大官僚,所以比較有代表性。河南梁王墓的壁畫位於壁麵和頂部,有龍、虎、朱雀、瑞獸、雲氣以及幾何圖案等內容,初步具備了描繪仙界天堂的要素。壁畫形象在構圖、造型以及色彩處理上突出裝飾風格,山巒、雲氣、植物的處理趨於符號化、圖案化。西漢中、後期的墓室壁畫逐步成熟、定型,從已發現的洛陽卜千秋墓、洛陽“八裏台”墓、西安曲江池一號墓等墓室壁畫來看,主要以表現引魂升天、仙界天堂、鎮墓辟邪、曆史故事等內容為主。其技法是在塗有白粉的墓磚上先用墨線勾畫輪廓,在平塗設色,然後再勾勒局部形象,常見的顏色由朱、紫、綠、黃、黑、赭石等。河南燒溝61號西漢墓的壁畫比較有代表性,墓中采用壁畫、浮雕、透雕加彩繪相結合等多種手法,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東漢時期的墓室壁畫進一步豐富並延續發展,從整體上看,這一時期的墓室規模都不太大,以磚、石混築結構為主,磚仍為空心磚。比較有名的、並有壁畫遺存下來的墓室主要有:偃師辛村壁畫墓、陝西千陽壁畫墓、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墓、甘肅武威五壩山壁畫墓等等。河南洛陽地區依然是這個時期墓室壁畫的創作中心,不同的墓葬有不同的壁畫配置。除沿續上期的基本形式,出現了預先繪製於空心磚上,然後嵌砌於墓壁的小型壁畫,有一磚一畫的,也有多磚一畫的,還有繪與塑相結合的畫麵。這一時期的壁畫內容題材更加廣闊,是從先秦以來,在象征寓意、係統規範方麵都達到了一個高峰階段。洛陽地區的墓室壁畫在繪畫水平上都遠高於其它地區,代表著這一時期的主流風格。辛村壁畫墓為斜坡脊頂空心磚結構,在常見的天堂仙界、鎮墓辟邪的內容以外,耳室旁還繪有門吏。色彩濃重、沉穩,造型嚴整、規範,對稱和諧。在中原地區以外,比較偏遠的地區也有漢代壁畫發現,有代表性的一是甘肅武威五壩山東漢壁畫墓;二是遼寧金縣營城子東漢壁畫。這些墓室壁畫在風格上既有中原地區的特點,也表現出某些變異獨創的因素。這種現象一方麵起因於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也有中原戍邊充塞的官僚所帶來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室壁畫,在近二、三十年來有不少發現。。嘉峪關以東的大片戈壁灘上,掩埋著為數眾多的魏晉時期壁畫墓,現已發現上千幅壁畫。壁畫繪於磚上,先平塗一層白灰,用墨線勾勒,用赭石、石黃、石綠填色,用比非常流利瀟灑。內容圍繞農耕、畜牧、狩獵、樂舞、出行等等。

 

北朝墓室壁畫在新疆、甘肅、山西、河南等地發現多處,從規模上、藝術上和技術上都不能不提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北齊婁叡墓。墓主婁叡是武明皇太後的內侄,官至大司馬,葬於武平元年(570年)。此墓規模較大,壁畫精美,至今還殘存有200平方米。其中最龐大的是“出行圖”,前有猛犬前導,中有騎士yabo22官网 ,後有駱駝載物相隨,道旁有樹木山石,隊伍浩蕩,繪製嚴謹細致。墓室四壁還會有墓主夫婦觀賞樂舞的場麵,畫麵體現出墓主生前的生活場景。婁叡墓壁畫為北齊傳世作品中的珍品,勾描俱精,線條流暢有力,yabo22官网 造型準確,處理有簡有繁,,生動靈活。據考證,這些壁畫出自當時的畫家楊子華之手。

 

南朝時期的代表作當屬丹陽、南京、河南鄧縣等幾處。丹陽南朝壁畫墓為印磚壁畫,有浮雕效果。這種印磚壁畫是用木模壓製而成,可成批生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竹林七賢”,這個題材從東晉至南朝以後,各代都常使用。河南鄧縣南朝墓用特製的刻印畫像磚築成壁畫,磚麵山塗飾紅、綠、紫等顏色。這些壓模墓磚非常精美疏密得當、輪廓清晰,題材大多數是民間故事,如“郭臣埋兒”、“老萊子娛親”等等。

 

唐代的墓室壁畫,大多集中於陝西省,原因是唐代時期的都城位於現在的西安一代。唐朝多代的皇帝、王公、貴族以及他們家人的墓葬,大部分都集中在此地。他們的墓葬建築一般都耗資巨大,工程堅固,其中的壁畫保存也較為完好。永泰公主李惠仙墓室壁畫是最為精彩的作品之一,位於陝西乾縣。永泰公主墓的墓內甬道、墓室四壁都繪有彩色壁畫,所繪yabo22官网 神態安詳,相互呼應,生動傳神,藝術水準較高,繪者有可能是專為皇室服務的專職畫家。章懷太子李賢墓和伊德太子李重潤壁畫也是唐代壁畫的代表性作品。李賢墓中的“馬球圖”、“狩獵圖”、“儀衛圖”等都很精彩,構圖別致,場景顯赫。“馬球圖”真實的記載了騎馬打球的傳統體育項目,對研究中國古代體育運動提供了圖像資料。李重潤墓有40幾幅大型壁畫,畫有城樓、儀仗、官女、仆從、樂舞等等。城牆、闕門的畫法已初步具備了掌握透視的能力,色彩豐富,運用十幾種顏色濃重設色,畫麵色澤鮮明。

 

新疆吐魯番唐墓也有不少,主要集中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其中第217號墓的墓壁上繪有一組六幅屏風畫,題材為雙鉤填彩花鳥,禽鳥動作生動,配以不同的植物,構圖完整,這是研究中國花鳥畫早期狀態的重要實物資料。

 

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曆史時期,以宮廷風格為代表的“院體畫”與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人畫”分庭抗禮,基本形成了中國畫壇的兩條不同風格的道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陸續挖掘發現了的宋代墓葬,為我們完整的認識宋代壁畫藝術,提供了參考資料。壁畫大部分出現於河南、河北、甘肅、湖北、山東等省,從總體風格上看,風格寫實,用線比較粗糙,製作不精。這一時期在美術方麵比較重視懸掛卷軸畫,不重視壁畫。東北有的遼墓中就發現有卷軸畫隨葬的。河北井徑宋墓的題材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寫照;二是勞動生產場麵或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搗練圖”,有擔水、熨帛、曬衣三部分構成,情節類似唐代張萱的“搗練圖,但繪畫技術較粗劣”。河南登封宋墓壁畫以“朱梅雙禽圖”為最有代表性,這種比較獨立的花鳥壁畫在宋墓當中很罕見。

 

遼代的墓室壁畫大多集中在遼寧、河北和內蒙古。永慶陵是契丹皇族的陵墓,在內蒙巴林左旗,其中四幅“四季山水圖”最有代表性,山丘、溪流、林木、運氣,詩意盎然。河北宣化遼墓建於遼代天慶六年(1116年),其中的“散樂圖”描繪了一組完整的表演樂隊,對舞者、伴奏者的描繪都很生動。

 

金代的壁畫墓近些年來在山東、山西、甘肅都有發掘,比較完整的有高唐虞寅墓、長治安昌金墓、博山神頭金墓等等金代虞寅墓位於山東高唐縣城西北,墓磚上先塗了一層白灰,繪有16幅壁畫,現保存下來12幅,每個畫麵相對獨立,但總體又相互銜接,環繞圓形墓室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以甬道至墓門為中線左右各安排三組壁畫,以凸出的柱子相隔,繪有舞蹈、車馬、奴仆、床帳等等,但從總體的風格上看,為多人完成。

 

元代的墓室壁畫隨著元代整體畫風的變化而變化。如1958年發現的山西大同西郊元墓,就有與前代風格完全不同的壁畫墓主人馮道真是一個道士,“觀魚圖”、“道童圖”是反映墓主的生前狀況。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山水畫,水墨淋漓、意境深遠,具有文人畫的情趣,是當時南方文人畫影響北方畫界的很好例證。此外,河南伊川元墓、遼寧淩源富家屯元墓等都有一些保存較為完好的壁畫,可以從中了解宋代壁畫的總體風格。

 

自明代以後,由於喪葬習俗的變化,墓室壁畫逐漸衰微,到清代已比較罕見了。值得一提的有山西榆次明代齊伯旺墓,四壁均有壁畫;河南滎陽明墓,墓主人為朱元璋第八世孫,墓內彩繪佛像、神靈、樂舞等題材的壁畫;甘肅漳元汪世顯家族明代墓址,繪有白描風格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