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繪畫 
中國壁畫(前言)(一)
發表日期:2006-08-02 18:52:00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閱讀[2945]次

中國壁畫(前言)(一)


從廣義上講,繪製在建築物的牆壁上或岩石上,以及其它如洞穴壁上的壁畫、圖案,都可以稱為壁畫,而繪於岩壁上的繪畫亦稱“岩畫”。在建築物上的壁畫,大致可以分為粗地壁畫、刷地壁畫、繪製壁畫、浮雕壁畫、馬賽克鑲嵌壁畫以及其它工藝材料壁畫等等。傳統的刷地壁畫又分濕壁畫和幹壁畫。中國古代壁畫一般以繪製場所的不同而區分,有店堂壁畫、寺觀壁畫、石窟壁畫、墓室壁畫、民居住宅壁畫等。現代壁畫主要目的是建築裝飾,與建築物及周邊環境的協調、融合是最重要的,材料更加多樣化,具有更持久的耐久性。

 

研究裝飾壁畫的起源,挖掘美感形式,探討審美的觀念,這是至關重要的。

 

有關裝飾美的觀念,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萌芽它的起因,不同流派的史學家和美學家有著不同解釋,歸納起來,可以分成兩大類。有一派認為美之產生,是由於人類自身的本能,就像吃喝拉撒睡一般,是生理的、感官上的需求;另外一種說法,提出美是派生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起源於生產勞動,而它的存在又具有功利作用。

 

原始人類所麵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隻有在生存環境得以保證並有所改善,早期人類才能產生美的要求,而美的要求,也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說,美的產生與存在,與生存相關。從現存的資料可以看出,先民們的裝飾主要體現在三方麵:一是對身體的裝飾,這種裝飾又可分成身體之外的(如紋身、擴大耳垂等);二是對勞動工具的裝飾,如石斧的雕琢等;第三類裝飾是對環境的裝飾,如洞窟壁畫、岩畫等等。有的美學家認為早期的裝飾具有功利性,比如紋身就不像後來的京劇臉譜是為了好看,而是用來嚇唬同類或其它動物;在比如用獸骨、牙等做成的項鏈,用來顯示獵人的戰鬥力,記錄所獵殺的動物的次數。還有一種說法,人體裝飾被認為與性有關,他們為了討好或吸引異性而在身體的某些部位進行美化、裝飾。在人體自身進行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祭祀,裝飾形式是具有象征性和神秘性的,顏色的使用往往鮮豔而強烈,隱喻著生命、生死、血液等深層含義。石刀、石斧這一類工具的裝飾則完全出自功利的演化,原始人在追求鋒利、便於使用的基礎之上,逐漸發現了形式感,如對稱、均衡等等,而這些形式感就是形式美法則的內容之一。

 

塗抹、描繪或鐫刻在洞穴中、崖壁上的原始壁畫,據說是與圖騰崇拜有關;也有的人認為是一種能動行為,與如今的公用建築裝飾功能一致;還由的視其為文字的早期現象,用以記錄某些事、物或者用來與別的族群相交流。

 

原始部落生活中的圖騰崇拜產生了原始裝飾的一部分。圖騰(TOTOM)是原始民族家借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特征符號,以表示其社會組織或部落的血統。也有些原始民族並無所謂的圖騰,但他們要供奉某種自己創造的形象符號,如鳥麵人身像等等,這也可以被當成圖騰文化之一種。這種對特殊符號的崇拜,就叫做圖騰崇拜。圖騰崇拜被視為原始宗教的發端、宗教藝術之起點。

 

對藝術起源的不同認識導致解釋點各不相同。然而,除了以上分析的各種原因,恐怕不能避開娛樂和感官享受方麵的因素。在原始生活狀態下,人們的主要活動也都在此舉行。最早的洞穴壁畫的創作這也是作品的僅有欣賞者,他們的創作是為自我服務,沒有別人的評價,也不需要討好於誰,他們是自由、散漫的。

 

原始時代,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代。但相對於地球及人類的發展,即使是從原始社會算到今天,也還隻是非常短暫的。據地質學的研究,地球已存在46億年以上了,由據考古學的現有成果,表明人類在石器時代以後才不過四千年左右。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有23百萬年的曆史,被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我們現在所要研究的壁畫曆史,大約要從新石器時代以後說起,也就是距今有57千年的曆史。

 

最早之壁畫曆史,似乎可以從岩畫、洞穴壁畫開始。公元前3世紀我國的戰國時代就已有記載,如《韓非子》、以及漢代的司馬遷的《史記》、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都記述了一些有關岩畫的資料。據統計,中國的原始岩畫群遍布19個省區,100餘個縣(旗)。

 

在幾十種結論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認為岩畫的圖像主要用於記事以及早期文字產生的萌芽,它是人類最原始的“石壁文化”。中國南北方各地的岩畫,多以獵人、弓箭、動物以及植物形象為主,從中可以看出明顯的謀求生存之目的,其年代多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另一些岩畫與生殖、巫術等內容有關,以一些較為抽象的圖形隱喻反演、生智方麵的崇拜。這些岩畫的產生,大致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4000年左右。

 

岩畫在我國分布的地區比較廣泛,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廣西、西藏、以及江蘇、福建等地方比較集中,大量存在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岩畫。研究岩畫的困難點主要在它的內容是什麼?它們的創作年代怎樣?目前比較可靠的研究方法,一般使用考古學的放射性碳—14來斷代,並結合出土文物來推測岩畫年代;當然,結合古文獻資料、研究其工藝手段、藝術風格、民族學和民俗學方麵的相關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岩畫往往都石質較差,天然腐蝕嚴重,這也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當下比較統一的認識,認為它的起始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其下限在唐、宋;或者是分為三期:第一期在春秋戰國以前;第二期在秦漢、南北朝時期,第三期由唐宋至西夏。麵對岩畫圖像,一般反映生活場麵的比較容易理解,如狩獵等;但另外一些較抽象或完全抽象的圖像,就不那麼容易辨認了,如有些圖案就是反映早期生殖繁衍方麵的內容,直接描繪生殖器官,或使之抽象化,就很不容易判斷。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原始藝術,洞穴壁畫也好,岩畫也好,它確立了中國繪畫的線性造型語言,開啟了壁畫藝術的先河,滋養了青銅藝術、漢代石刻藝術的表現技法,也奠定了漢字的結構形態。總之,作為一種原始藝術,岩畫有著獨特的美學價值。岩畫以簡單的造型語彙、簡樸的形象意識,奠定了中國繪畫——尤其是壁畫的雛形,開始了環境裝飾的先聲。

 

遠古岩畫的造型語言確立了中國壁畫的線型框架結構,它以最基本的造型元素點、線的組合來完成畫麵結構。這種表現方式,自唐代以降,形成了中國壁畫程式性特征,即造型手段的三平:平麵構圖、平麵造型、平麵設色。

 

早期人類認識世界、表現物質的方式,與人類童年的智力情況比較形似。如觀察與表現太陽,就以圓圈及放射性光線來完成牛和羊等動物的側影、持弓箭的人形等等,不關心細節以及色彩的斑斕變化,而關注於結構的本質特征。這種先型語彙直接導致了中國繪畫一脈相承的審美原則。

 

岩畫對於後世壁畫的重要啟迪還在於造型的抽象化和符號化,這種審美共識生成岩畫形象的簡潔、生動、鮮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抽象之美,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有人稱之為“圖畫文字”)由此而誕生,如山水日月、鹿馬牛羊等等。這種以線造型的意念規範,對後世各種造型藝術都有明顯的延續痕跡。

 

以上所述的岩畫之特點,從許多遺留至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內蒙古烏蘭察布山石岩畫,生動的刻畫了原始獵人的狩獵場麵,表現了原始人類謀求生存的鬥爭狀態;除此之外,還有多組群舞的形象,疑是在表達收獲後的愉快心情;而另一些人對著太陽膜拜,具有神秘色彩,與早期宗教崇拜有關。內蒙古另一處比較集中的岩畫群集中在陰山,有大量舞蹈場麵,所描繪的yabo22官网 都戴有頭飾,身上佩有飾物。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岩畫刻繪在一塊平整的岩石上,有多處人麵形象、農作物以及抽象向符號,有很多種破譯結論,普遍認為與祈禱式的宗教活動有關。新疆也有多處岩畫群,所表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有狩獵、放牧、征戰、舞蹈以及建築物等等,其中的狩獵場麵驚心動魄,一群獵人圍住一頭野牛,手持長矛、拉弓射箭,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能力。而在甘肅、青海等地的岩畫,則與後來出土的彩陶裝飾紋樣則有許多共同之處,由此可以斷定它們的大致年代和當時yabo22官网 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狀態。

 

寧夏的賀蘭山,集中了成千上萬的原始岩畫,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早期壁畫畫廊。賀蘭山崖畫屬遊牧民族的藝術創作,藝術手法活潑自由,題材有動物、植物、yabo22官网 和含義不明的抽象畫麵;對yabo22官网 的表現最為豐富,有狩獵、舞蹈、交媾、膜拜等等。

 

雲南岩畫是整個南方係統岩畫的重要代表,廣泛分布於怒江、瀾滄江、紅河和金沙江等流域。其中在滄源、麻栗坡等地最為集中。它們的表現技法完全不同於北方,賀蘭山和陰山的岩畫實際上是岩刻,以可糟的方法雕琢在岩石上,以凹線造型。而雲南岩畫的特點在於技法上使用塗繪為主,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有50餘處。雲南岩畫的描繪形象更加豐富,形象也更加生動,有戴麵具yabo22官网 、有配尾飾yabo22官网 、牽牛yabo22官网 、狩獵yabo22官网 ;動物有牛、猴、蜥蜴、蛙、蛇、象、豬、鳥等;還有太陽、月亮、雲霞、星辰等;穴居、房屋、道路也在表現範圍之內。

 

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是東南沿海地區有代表性的早期壁畫,它的特點是高度抽象化和符號化,介於圖像與文字之間的形式,所表達的內容,是人們對自然以及超自然現象進行抗爭的奮鬥記錄,是形象思維的創造性標誌。此處的岩畫與陰山、賀蘭山、烏蘭察布等地相距數千裏,但在表現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舞蹈yabo22官网 形象、如人麵形;在工藝上都采用敲鑿或磨刻將畫麵刻在岩石上。

 

古代的壁畫藝術,由岩畫、洞穴壁畫,一步步走進住宅,登堂入室,進而發展到住房的頂部,逐步走向成熟。盡管原始人類的簡陋建築早已不複存在,但我們仍可以從現存的氣它出土文物上進行推斷,分析與之相關的事或物,找出原始岩畫與建築壁畫之關係。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原始岩畫實例存在,在非洲、歐洲、美洲等許多地方,都可以發現這種早期的文化現象。

 

原始社會後期,氏族公社開始解體,貧富不均的現象日益明顯,私有製逐步顯現出來。中國曆史進入夏、商、周時期,開始了奴隸製階級社會。

 

夏代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自禹到桀十七個帝王,其都城遷移頻繁是因為那時的社會經濟結構依然以牧業為主。夏文化已有較成熟的陶器製作,玉、石、骨、紡織工藝也得到較大發展。據《尚書》記載,這個時期“築傾宮、飾瑞台”,可以推想其建築壁畫已初具規模。“裝飾”泛指修飾、打扮,或者掩飾、美化的意思。裝飾一詞出自《後漢書.梁紅傳》:“女(孟光)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即嫁,始以裝飾入門。”壁畫即為建築裝飾之一種。當時的壁畫內容,我們可以從當時的其它裝飾推測。如夏的晚期,銅器的鑄造已達到相當的水平,裝飾紋樣比較豐富,其內容正如《左傳》記載的那樣:“昔峽之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君權的確立,需要政治上的穩固,禮教的作用很大,壁畫藝術開始承擔了一部分警戒社會民心的作用。由於建築物不易保存,壁畫也隨之淹沒,在秦王朝之前長達3000年的曆史當中,沒有任何壁畫的遺存。

 

上、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建築的發展,壁畫藝術也興盛起來,從周到漢代的殿堂壁畫相當發達,《孔子家語》中記載當年孔子參觀周代的明堂,見到過壁畫“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且畫出了“各有善惡之狀”。這些記錄還不足以使我們了解當時壁畫藝術的全貌與特點,但至少說明周代有以曆史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這種藝術形式被統治階級借以作為宣傳工具、教育工具,起著“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先有宏偉的藍圖,再有建築物的形式,而建築內外又缺少不了相應的裝飾壁畫,這是一種藝術規律。但我國的曆史傳統中,往往視工藝為形而下的低賤工作,極少把它們納入曆史記載,所以當時的建築壁畫成就,也隻有片言隻語的評語,即使是這樣,那些描述也往往簡單、抽象,充滿了不實之辭。比如《詩.小雅.斯幹》中對宮殿的描述如跋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等等,隻是虛無的描寫了建築的堂皇、敞亮、真實尺度卻不得而知。

 

至戰國時,規模更加宏大的壁畫開始出現。王逸《楚辭章句》為《天問》所作的序中,提到楚國有先王之廟、公卿祠堂,圖畫著山川天地、神靈怪物、古時聖賢等等。正是這些感人至深的壁畫,使讀畫著屈原大有所感,寫出了有名的《天問》。

 

當時已有職業的宮廷畫家,稱為“畫史”,齊、魯、楚、宋都有這樣的畫家。《莊子.外篇.田子文》中,就提到畫家的個性張揚,說有一畫家應召入宮,解衣盤礴,裸身作畫。這與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以及諸子百家的爭鳴風氣有很大關係,說明當時對藝術創作的開明與自由。後來,“解衣盤礴”成為張揚藝術個性、尋求創作自由的代名詞。據為數極少的文字記載,我們可以推想當時的畫家風貌。劉向所撰《說苑》中提到齊國有個畫家叫敬君,齊王建造九重台以後,便命敬君進行裝飾,繪製壁畫。繪畫曆時數載而不能回家,敬君思念他的妻子和家人,就畫了一幅妻子的像每日相對。

 

對當時的繪畫風格和技法,我們隻能參照帛畫和其它的工藝裝飾。那時紙張還沒有發明,繪畫隻能是壁畫、畫繢和帛畫,隻是材料的不同。古時“玉帛”並稱,以視其貴重,是財富、權力的象征。戰國時期的帛畫,至今發現有四件,其中《龍鳳yabo22官网 圖》、《禦龍圖》比較能說明問題。《龍鳳yabo22官网 圖》帛畫於1949年在湖南長沙被發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繪畫。圖中有一個婦女的側身畫像以及龍與鳳鳥,描寫巫女為墓中死者祈福,龍、鳳的形象已表示引導死者升天,這是楚人墓葬的一種習俗。畫圖以墨勾線,描繪細膩,向我們展示了那時的基本繪畫麵貌。《禦龍圖》發現於1973年,它畫在細絹上,畫中有一留著胡須的男子,腰挎長劍,手握韁繩,駕馭一條巨龍。yabo22官网 的衣飾飄帶迎風飛舞,可以明顯看出構圖的運動方向。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死者乘龍升天的美好理想。以單線描繪,平塗設色,有些局部加以渲染,還少量使用了金白粉彩。此外,春秋戰國時期的漆器裝飾也給我們提供了參照,單線勾描,輔之平塗色彩。以圖案化的表現手法進行壁畫創作,可能是那時比較常見的風格。

 

孔子雖然沒有直接評論畫理,但從他一貫的畫評之中,肯定了壁畫的社會功能,比如對周代明堂壁畫的評價,能畫出曆史yabo22官网 的善惡,有教育後人的作用;此外,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說,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道德觀念聯係起來,對後世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意識有很大影響,使他們以此為標準營造人文環境;莊子是道學的創始人,他的“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理論,對後世影響巨大,順其自然、虛靜淡泊,成為後來畫家們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秦朝崛起於戰國紛亂的後期,但其統治時間很短。盡管他有眾多畫家、作品豐富,但兵災頻仍,使遺留後世的美術作品很少,壁畫更是無從發現,隻能通過其他造型藝術品種加以推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率並沒攻破一個諸侯,就“寫放其宮室”,也就是把諸侯國的宮殿描摹成圖,然後到鹹陽重建。當時的諸侯國宮殿都十分講究,魏、燕、趙、魯、楚都各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齊國,,齊國的首都在現在的山東淄博臨淄,它在當時持續建設了630多年的曆史,城鎮規模嚴整而龐大,有完整的城、郭,也有宮殿、台閣。齊都的城牆殘垣至今還能見到痕跡,一些在實際中記載過的有名建築也被陸續發現了基址。從已經挖掘出土的花紋方磚、瓦當等建築構件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築規模之宏偉,裝飾之華美,引起秦國的高度重視。陝西所出土的秦漢磚、瓦之飾紋很顯然是學習了前者,使秦國的建築及壁畫裝飾都得以提高。

 

瓦當有成“瓦頭”,是簡瓦前端的遮擋部分,蔽護簷頭,起固定和美化作用。最初出現於四周,為半圓形,後來演變為圓形。從西周至元、明、清各代,瓦當在式樣、花紋上都有所不同,明顯體現出各時代的風格。陝西扶風的西周晚期大型基址上,曾發現很多不同形式的簡瓦,瓦當的紋飾與青銅器的風格相近戰國時期的瓦當大致分成素麵、花紋紋飾、文字裝飾三大類。齊國瓦當以樹紋為主、燕國多用饕餮紋、還有很多瓦當使用文字為裝飾。對瓦當的研究在北宋時期就引起了學者的注意,清代的研究者更多。

 

所謂“秦磚漢瓦”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漢代瓦當以動物裝飾最為優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秦代瓦當以蓮紋、葵紋、雲紋最多;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相近。可以推想,建築的其它結構和裝飾如此華美,建築的牆麵不可能是素麵的。秦代的建築相當可觀,如名振千百年的阿房宮,其間雕梁畫棟,壁畫、壁飾充滿各個角落。據說陝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發現郭鹹陽故城建築基址,出土了一部分壁畫殘片,圖案以紅、黃、藍、黑等顏色繪成,色彩鮮豔,變化豐富,風格雄健。顏色使用礦物質材料,能夠保持很長的時間。這一時期的建築壁畫,一般都按以下的工藝步驟完成:現在牆體上塗一層厚約0.5厘米伴有草灰的細泥,再刷塗一層很薄的石灰然後在白底色上繪製壁畫。壁畫結構層牢固耐久,色澤曆久變化不大。從現存的秦宮壁畫殘跡中,可以看到yabo22官网 、車馬、樓台以及樹木、植物等等,線條運筆流暢、平塗設色,豪放大氣。

 

研究漢代壁畫,必須與漢墓聯係在一起,一是漢代的墓室壁畫有一定的說教意義,它以通俗易懂的畫麵指導人們辨別是非;二是因為墓室壁畫有一定的紀念意義,有一些重要題材是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三是因為漢代尚厚葬,墓室壁畫的藝術風格基本上能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繪畫水平。;再就是通過研究墓室壁畫,並與墓室中的其它文物——如帛畫、玉器、漆器等相比較,能完整的對漢代壁畫風格有所認識。

 

壁畫附著於建築,兩漢建築不可能保留至今,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的,都是墓室壁畫。

 

墓室壁畫有它特殊的目的性,並不像一些美術理論家們一味讚揚的那麼好,其裝飾性同時也充落了迷信和壓抑。裝飾性壁畫在兩漢時期被廣泛繪製,殿堂、住宅等建築上都有,其主要的造型語言和題材內容都不可見,這是個憾事。漢墓壁畫在東北、內蒙一帶有多處發現,河北、河南、甘肅、山東、山西等地也有一些壁畫被陸續發現,這些壁畫普遍場麵較大,內容也很豐富,以表現墓主人的生活場景為多,有多處墓室中都有車馬出行的場景;在墓室中繪畫門衛、仆從的形象也比較多見,希望墓主人在陰間能繼續得到仆人的服侍。河南密縣漢墓、內蒙和林格爾漢墓中都有“百戲圖”內容的壁畫,有欣賞者、表演者,一遍宴飲、一邊表演跳丸、倒立、飛劍等百戲節目,場麵宏大、yabo22官网 眾多、構圖飽滿;畫麵細致,yabo22官网 衣飾、飲食餐具都一一刻畫清楚;表演者姿態各異,色彩不同,活潑而有序。內蒙和林格爾東漢烏桓校尉墓的壁畫,有數百yabo22官网 組成浩大的“出行圖”,各種級別,各種裝扮的兵士,顯示出墓主人生前的氣勢;畫中還繪有殿堂屋宇、城郭森嚴。整個畫麵構圖大氣,用筆奔放。

 

    曆史故事也是漢代壁畫所表現的一個重要內容,河南洛陽漢墓中有“鴻門宴”故事;洛陽卜千秋墓壁畫有人手鳥身的仙人‘洛陽老城漢墓畫了春秋時期發生的“二桃殺三士”故事等等。此外,漢代壁畫還有描寫日常生活,如廚房勞動、汲水洗滌、收拾雞鴨、處理魚肉等場麵;畫鬼繪神,也是漢代壁畫中常見的內容,如“四神”、“伏羲、女媧”等等,與當時的畫像石的風格比較一致。

 

漢代壁畫以線描染色技法為主,也有沒骨畫法。前一種畫法與楚墓帛畫有承繼關係,但在衣紋勾勒、細部結構描繪等方麵有了很大改進,技術上有很大進步;設色以平塗為主,用色也更加豐富而變化多端,紅、黃、綠、青、紫、黑、白、赭石交替使用;勾線填色的畫法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yabo22官网 畫有直接影響。另外一種被人們長期忽視的壁畫形式當屬“畫像石”和“畫像磚”,有的以浮雕形式出現,有的以繪畫形式出現,但從藝術語言上講,都應歸於壁畫一類。

 

畫像石是古代門楣、石窟、祠堂、墓室、棺槨等的石刻裝飾畫。漢代最為盛行,魏晉南北朝及唐代也不乏優秀作品。內容有曆史故事、神仙雲氣、社會生活、生產場景等等。表現手法上分為陰刻、線刻、陽刻等。山東、河南、四川等地分布比較集中。孝堂山畫像石雕群位於山東長清縣孝堂山頂,為東漢時期的石刻壁畫珍品,為東漢章帝、和帝時期墓地祠堂壁畫。祠內東、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共36組畫麵,抓要納入詩詞主人的生活場景,如車騎出行庖廚宴飲、狩獵百戲等等。在橫貫三壁的畫像下麵注有“三千石出行圖”表明祠主人的官職。雕刻技法以陰線線刻為主,線條洗練、疏密有致、形象簡樸。山東的另外一處著名畫像石出自嘉祥宋山,共有9塊,1978年出土。這批畫像石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全部采用淺鏟地陽刻技法,局部以線刻手法使整個畫麵既有大關係方麵的整體感,又有細部的刻畫,其藝術價值很高。江蘇徐州畫像石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為東漢早、中期;後期為東漢晚期。畫像內容可分四類:1、表現生產活動的紡織、牛耕等畫像;2、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場麵,如宴飲、出行等;3、神仙、動物、東王公、西王母、神話故事等;4、孔子、老子、周公等yabo22官网 的曆史故事。相對來看,早期花相比較簡單;晚期作品yabo22官网 較多,構圖複雜,反映出石刻壁畫走向成熟。河南洛陽的畫像石以裝飾墓室的門、立柱和壁麵。內容豐富,以動物性行為多。南陽漢代畫像石以浮雕為特點,外輪廓用鏟地法使其凸起,用陰刻線條刻畫出動物的結構。。造型粗獷、技法古拙,神態剛勁有力。陝北地區東漢畫像石分布於綏德、米脂、榆林等地,目前所發現的大量畫像石,風格接近,內容雷同,基年材料證明它們都是和帝、安帝時期的作品。所反映的內容一般包括:耕織狩獵、宴飲樂舞、神話故事、曆史故事、日月天象、卷草雲紋組成的二方連續等。在技法上略有不同的是,不再是用陰刻線條刻畫細部,而代之以朱色或黑色勾線描畫。畫麵構圖明朗,形象的外輪廓清晰,拓片如剪紙的效果。四川郫縣在1972年發現了畫麵極為精美的“滿衍角抵和水嬉畫像石”,上排yabo22官网 均戴假麵作戲,動作誇張而優美,下排yabo22官网 在船上和水中嬉戲,船周圍有魚、蛇、鳥等動物,場麵熱鬧而不混亂。

 

畫像磚石與畫像石同一時期的藝術形式,可視為一種小型壁畫,或稱壁飾。它的功能是作為建築或墓室的構件,也有裝飾畫的作用。戰國時的出現,秦代得以發展,兩漢達到繁榮盛期,漢以後逐步衰微。畫像磚的形式以淺浮雕、線條陽刻為主,采用木模壓製。有的單磚單畫麵,有的由多磚組成一個畫麵,現代大型壁畫的拚裝受此啟發較多。四川畫像磚內容豐富,畫麵精巧、幾乎每幅作品都是獨立完整的裝飾畫。如成都畫像磚的“弋射圖”、“收獲圖”、“井鹽圖)等等,即使動地反映勞動、生產場麵,又體現了漢的裝飾藝術家的智慧和才能。四川畫像磚還有非常抒情的山水風光內容,如:“采蓮圖”、“蓮花圖”等,池中有魚、水上有蓮、蓮間有舟、空中有鳥,詩意盎然。詩意盎然。河南也是畫像磚比較集中的地區,其內容題材與廣泛流傳的曆史yabo22官网 、動物植物、歌舞百戲等大同小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與同期的帛畫、漆畫都有一些共同性,與壁畫更是具有“血緣關係”。在藝術表現上以大的整體感為主,善於刻畫有代表意義的細部,突出對象的個性特征,表現yabo22官网 、動物對運動規律;場麵構圖上,抓住最具情節變化的一瞬間,使之凝固成布局得當的畫麵動勢;善於處理氣魄宏大的場麵,盡管有的壁畫yabo22官网 眾多、場麵複雜,但都能在主題設立上主次分明,運用分段描繪、大小錯落等巧妙的手法,,取得明確的視覺效果。

 

漢代宮廷有專門機構管理壁畫從業人員,設立“畫室”,廣招畫工,著名畫家毛延壽就被漢元帝時的史籍所載;據唐代美術家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載,漢武帝、漢明帝都愛好文藝,曾設畫室,安排畫官按照皇帝的意圖作畫,這種宮廷“畫室”為後來所設的“畫院”樹立了榜樣。漢代帝王為表彰有功人員,多以繪製壁畫等形式為之歌功頌德,如為表彰抗擊匈奴有功的大臣,就將他們的事跡繪於麒麟閣。另有文載漢顯宗為紀念前輩功臣,把二十八位將軍的相貌畫在南宮雲台上,並記上他們的名字。這些壁畫在繪製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規格。這一時期,畫家開始出現不同的階層和檔次,一種為宮廷畫家,服務於皇室,有的還有官職;;一種為文人畫家,雖剛剛出現,為數尚少,但已經具備了一些影響力,以文學出名,又善繪畫;一種是民間畫工,這一類畫工主要是壁畫作者,他們為各地方政府的官廳、墓室、宅院等繪製壁畫,地位不高,不見記於史籍,被視為工匠。

 

宗教壁畫是我國壁畫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先有佛教壁畫、再有道教壁畫;從附著體上有石窟和寺觀建築之分,它們隨著宗教的興衰而發展變化,從東漢開始,曆經各代,甚至一直延續至今。石窟寺的開鑿和興盛,隨著佛教之傳入中國而發展起來。石窟中除了大量的石雕佛像、泥塑佛像以外,就是遍布各個角落的壁畫。較早的石窟壁畫當屬新疆的克孜爾千佛洞,它位於拜城東約50公裏處,其中最早的作品是東漢時的遺物。現存的二百餘個洞窟中,壁畫的題材全都是圍繞佛教故事創作的,稱為“本生故事”,藝術手法上明顯帶有印度犍陀羅文化、當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相融合的跡象,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新疆石窟壁畫雖然是佛教題材,但它在造型藝術上所體現的人情味,表達了古代的美學觀念,產生無窮的生命力。菱形方格的畫麵分割結構,是新疆石窟壁畫的主要形式,這也是古龜茲藝術的特點之一。在洞窟的券頂上,以菱形方格為基本單元,進行連續組合,形成圖案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這是一種巧妙的藝術處理手法,在結構上看似一致的菱形方格,其實每處都有自己的麵貌,使廣泛流傳於民間的佛本生故事生動、感人,用活靈活現的畫麵衝擊是人的思想意識。新疆克孜爾為代表的壁畫,普遍采用工筆重彩的畫法,有的結合以純的白描,相互襯托,形成別致的效果。這種效果所形成的凹凸感並不同於自然的光與影,不受固定光源效果的支配,它的完整性仍然是淺浮雕式的平麵化處理。

 

最為著名的甘肅敦煌莫高窟,始建於366年,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各代,壁畫現在還能看到4500平方米,是中國壁畫的寶庫。裝飾性的畫作與以裝飾為目的,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的產生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差別,以裝飾為目的壁畫是在比較晚的後來才出現的。敦煌壁畫的目的是宣教佛法,以高超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他們承繼了漢代藝術的成熟風格,並受到了外來影響,從內容上把佛經故事與神話傳說結合起來,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形式表現出來。這種高度概括和豐富想象的壁畫語言把內容與形式相統一,寓教義於繪畫欣賞之中,為我們提供了極有美學價值的壁畫藝術珍品。

 

十六國.北魏(公元304-534)時期的壁畫,主要是佛教故事和佛像,承繼了漢代繪畫的一些特點,又受到了一些來自中亞西亞地區的藝術風格之影響。中國的佛教藝術,都與宣傳釋迦牟尼的事跡故事有關,信徒們把許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都加在佛祖身上,使之成為某種象征和精神寄托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舍身飼虎圖”,在一個獨立的壁畫上,描寫三個太子在出遊的過程中遇到母虎食子;三太子為救虎仔,舍身飼虎;另外爾太子悲痛欲絕;;父母拾骨築塔等情節。整個畫麵打破自然時空狀態,嚴謹的整合起來,色調抑鬱、氣氛低沉。還有一幅“鹿王本生”故事,也很有名。被神鹿救起的溺水人為答謝恩情,要當九色神鹿的奴仆,神鹿說隻要別去告訴別人我在哪兒就行了。溺水者發誓不說,否則就滿身長瘡。王厚欲取鹿皮,於是國王令貴賞知情者。溺水人背信棄義,貪財賣友,並帶人去指認九色神鹿。其結果就像壁畫上描繪的那樣,溺水人滿身長出了疥瘡,而九色神鹿當麵指出溺水者的忘恩負義,國王為之震動,嚴令禁止獵鹿。此幅壁畫以山巒、樹石為構圖上的自然分割物,故事情節按橫向排列順序延展,每一段的情節都有說明文字。另外,“屍毗王割肉伺鷹救鴿”、“得眼林”等故事壁畫,也都在構圖、色彩處理、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有濃鬱的裝飾趣味,是傑出的壁畫經典作品。

 

隋代(581—618)的曆史盡管非常短暫,隻維持了三十六年,但在莫高窟這個藝術殿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經變在這一時期逐步替代說法圖,以線造型的民族繪畫手段使畫麵更加細致;構圖上充分利用空間,佛像的服飾華麗超過了前代。

 

唐代(618—907)是中國曆史上最繁榮的封建時期,壁畫藝術也隨之邁進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新時代。唐代敦煌壁畫大部分是以佛祖為中心,構圖上左右對稱。為使更多的普通人能夠接受,壁畫開始打破人與神之間的界限,現實生活中豪門貴族的宮殿亭台、伎樂歌舞都在壁畫中成為天國的境象,而充滿想象力的飛天在空中起舞散花,產生神妙的感染力。“經變”的意思就是佛經的變相,把經文變成圖畫。唐代壁畫最為省興的是“淨土變”,宣揚今生來世之間的因果報應。通過藝術家們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虛幻奇妙的佛法世界展現在觀眾麵前。供養人的畫像也是唐代壁畫重要內容之一,大部分供養人的畫像被繪在經變的下方,也有在經變裏聆聽說法的供養人,供養人的是從都以較小的尺寸顯示出來。有些達官貴族的供養人壁畫場麵宏大,如“張儀潮出行”、“宋國夫人出行”等,yabo22官网 儀態優美、衣飾華麗,反映了當時的曆史麵貌。

上一篇: 汗血寶馬
下一篇: 已是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