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書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發表日期:2018-03-18 08:29:58
來源:本站
被閱讀[3672]次
林散之:書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編輯:柳長忠)
學字要才、學、識。“才”,是自己的本能,指天資,但單純靠此不能成功;“學”,是學問,“學”的時間最長,三五年,幾十年,在古人裏麵鑽;軀殼脫掉,寫出自己的麵貌來要“識”,增長自己的胸境。境界就是書卷的流露,書讀多了就有了。
書法與舊文學是分不開的。能鑽進去就好了,不要隻看翻譯才懂。這是個很高的修養。所謂書卷氣,就是書讀多了,不是學成的,而是養成的。

林散之先生
謹防學成“書匠”。書法最難的脫不出俗氣。鄧石如這樣的功夫,在書苑中也脫不了個俗。他讀書少,在北京待不住。功力深,但不是四體都好,他的隸書寫得好,其他也不怎樣。
書法要寫得不俗就不簡單,一般人寫到形式美就不簡單了。
書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俗”,千百萬人脫不掉。
不讀書,越工越俗。不讀書,再寫總是個“書匠”。

俗字講不出來,隻有你自己理會才行。古人說不俗、仙骨,真是難如登天,可歎。
光學寫字,不讀書,字寫得再好,不過字匠而已,寫出來的字缺少書卷氣。
寫快了會滑,要滯澀些好。滯澀不能像清道人那樣抖。可謂之俗。……字宜剛而柔,乃稱名手。最怕俗。
寫字要有功夫,要寫字,要讀書,要有書卷氣,否則是匠氣。
字有百病,唯俗病難醫,多讀書方能醫俗。

全中國莫有深通書畫的人,也就是莫有能讀破萬卷之人,所以下筆粗俗難堪。如民國年間還有些讀書的人,都流寓香港了。
這個關不得過。什麼關?就是俗字這個關。要讀書,古讀萬卷才能不俗。

變換氣質才能不俗。
高二適先生說:“光寫字不讀書是書匠。”其實連字匠也夠不上!
凡病可醫,唯俗病難醫。醫治有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遊曆廣,則眼界明,胸襟廣,俗病可除也。
僅僅把讀書當作提高藝術水平的捷徑是不夠的。讀書為了改變自己的氣質,提高精神境界。藝術創作除了讀書及前人作品外,還要社會與大自然這兩卷活書,它的篇幅無限,每天都在延長、拓深
書,是前人彼時彼地感受的結晶,不盡與此時此地的我相同,可以參記,不能照搬。照搬,不是創造。

把氣捺入紙中,生命溶入筆墨之中,體現生命的躍動,則不會甜俗。
要踏實,不要好高騖遠,要多讀書。
待人以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驕戒躁。
與朋友交必能盡言,揚善改過,不能如此,隻好避之,不與同惡也。
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就寫什麼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
學問不問大小,要學點東西,不要作假,要在實踐中體會,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有體會,受益。

做學問要踏實,不為虛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於應酬,要學點真東西。
不要學名於一時,要能站得住,要站幾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虛名,功夫一點沒有,虛名幾十年雲煙過去了。
搞藝術是為了做學人,學做人。
做人著重立品,無人品不可能有藝品。
做學人,其目的在於運用和利人。
學人的心要沉浸於知識的深淵,保持恒溫,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怒海嘯於側而不變聲。有創見,不動搖,不趨時髦,不求藝外之物。別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談藝術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探索人生。
做學人還是為了做真人。
藝術家必須是專同假、醜、惡作對的真人,離開真、善、美便是水月鏡花。
臨古人精神,不是軀殼。
要脫俗氣,脫自己的殼。自己的匠氣脫不掉,想脫離古人,就要多讀書,養氣,有些書要讀。吳讓之是讀書人,有書卷氣。
要和有學問的人多接觸,能得到許多知識,有幫助。
浮名乃虛花浪蕊,毫無用處。必回頭,苦幹廿年,痛下功夫。人不知鬼不曉,如呆子一樣,把漢人主要碑刻一一摩下。不求人知,隻求自己有點領會就行了。要在五更後起身寫字,懸腕一百個分書寫下來,兩膊酸麻不止,內人在床上不知。

寫字抒寫性情,求者過多,作者成書奴,作品全是敷衍,何來靈氣?
做人是學不完的。我到九十多歲,依然是個白發小蒙童,天天在學。越學越感受到自己無知。身外名利,天外浮名,時間用於治學尚嫌不足,哪有工夫管浮名微利?不超脫也得超脫。

我不是天才,隻是較為勤奮而已。
下一篇:
王鏞:書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