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孫伯翔書法展座談會發言摘要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695]次

時 間: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十點三十分
地 點:北京中國美術館六樓會議室
主持人:張傳凱(中國書協分黨組副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
楊魯安(內蒙古書協名譽主席):孫伯翔能在書壇起來且能站住,得益於兩個人——王學仲和孫其峰。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以後,第一位老師王學仲先生,不管在北京論也好,還是在天津論也好,王先生屬於“改革派”的。天津碑學發展走的是正路。我們知道,碑學發展自阮元以後,一直到康有為至今有二百多年了。天津曾出現“華孟嚴趙”四大家,真正寫碑的是孟廣慧。天津近八十年來,第一代碑學yabo22官网 應該是陳●洲、龔望和餘明善的老師,我那件《初拓刁遵墓誌》即是他鑒定的。但他們都是傳統型的,而真正能夠寫成自己風格的,我認為是伯翔兄。剛才見到的四個大字“岱嶽鍾靈”,根基於龍門二十品和《論經書》。天津寫魏碑是兩派,一派是傳統的,一派是創新的。吳(玉如)門弟子是取法《元略墓誌》,而真正代表民族風格,還是《龍門造像》這一路的。孫伯翔先生的魏碑好在哪?那就是啟功先生說過的,叫“透過刀鋒看筆鋒”。老一輩人寫魏碑,四棱四角的那是遼碑。他是真正寫出來的。心輕筆重,心胸坦蕩,不是較著勁寫,而是筆下縱情。福海書記也講了,要學習孫伯翔這種進取的精神,因為他是自學成才,他沒有靠山。布衣出身,連個科長都沒有當過。他是平民老百姓,不是研究生。他不是有多高的學曆,但他的學養、他的內涵,流露於字裏行間。在有法無法之間,造就了“孫伯翔現象”。
薛夫彬(北京書協副主席):我們看孫伯翔先生的作品,總是感到一種沉實的很內在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矜持。雖然他在默默地耕耘,但因為他有實力,大家都在講,他是一位北碑的領軍yabo22官网 。領軍yabo22官网 有很多種,他是以自己的書法、自己的藝術理解、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書壇上活躍了這麼多年。他不是那種好出風頭的yabo22官网 ,但是,他以自己對筆墨的理解,對筆墨的把握,對書法的執著追求,在中國書壇上確立了領軍的地位。所以,我想到當今書壇,當然我無意批評誰,但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像孫先生那樣,踏踏實實地在筆與墨的海洋裏,深入地、一點一滴地去積累,去遨遊。我自己也寫一點碑,從他的作品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示。北碑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很燦爛的時期。孫先生達到了一個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他寫得沉實,他寫得到位,他的理解力,需要很深的修養,不是一般寫就能做到的。剛才楊先生說是“寫”出來的,不是“畫”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