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散如軒書法隨筆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6: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825]次

散如軒書法隨筆

                                                   韓戾軍

    一、走出導向

    近來,有人受素質教育理論啟發,把古人書法創作界定為素質型創作,把當代人書法創作界定為應試型創作,意欲呼喚書法創作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軌,極富意義。

    反思當代書壇,真有些舊科舉考試的意味;兩年一度新人展、中青展、全國展,間或一些單項展。書人仍多圍繞這一指揮棒,為獲獎、入選而樂,為名落孫山而憂,以至於將藝術創作的本質規律都忘卻了。整個一製造導向,迎合導向甚至追尋導向的運動過程。

    近幾年,凡是關注書法的人,誰人不知新人展注重學,注重基本功的把握;中青展倡導探索,鼓勵創造;而全國展則主張穩中求進,強調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 這些宏觀的導向並沒有錯,且有利於書法事業的發展。而具體操作中諸多導向的炮製和效果則變味了。從最初弘揚主旋律的講座到時代精神的畫地為牢,到全國大展獲獎作者座談會的經驗傳播,再到各類展覽前創作研討班的評委授意,甚至某些好事者預測展覽取向,采訪公布展覽組織者及評委的欣賞口味 ...... 熱熱鬧鬧,不一而足。今天,參加全國大展,取法什麼,線條如何運用,墨色怎樣變化,形式怎樣構成,對於許多趕潮者來說可謂駕輕就熟。致使書風雷同,書味淺薄,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創作完全被扭曲。誠馬嘯先生頗具見地地斷言:當代書法創作連啟功先生的書法(不是風格〈馬嘯語〉)尚不能跨越,當代書法的地平線並沒有出現。

    當代書人,尤其是青年書人,在名利障、金錢障、權勢障麵前,思想黯淡了,理想泯滅了。他們改變或拋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犧牲了自己的藝術個性。挖空心思地琢磨評委的心態,迎合評委的口味,等而下之者連自己的人格都搭上。他們完全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