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走 出 低 穀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6: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917]次

走 出 低 穀
                        ——20世紀50—70年代的中國書法

                                                           周俊傑

    中國書法進入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似乎曆史老人為其開了一個玩笑:書法作為藝術幾乎突然從中國大地上消失,而後卻在“文化革命”的大動蕩中悄然複蘇。到20世紀70年代末,它已發展為各階層都為之傾倒的藝術形式。為此,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書法走入高潮作了一個令人興奮又頗有些苦澀的鋪墊。如果將其納入整個中國書法史中觀照,這30年應當說是由曆史上的低穀期走向書法藝術高潮前夜的重要轉折期。

    一、1949—1965年的中國書法

    當人們早已厭倦了從社會學和政治角度去評論藝術時,我們從20世紀下半葉中國書法的興衰發展史中深深感到,如果避開了社會學的研究方式,脫離整個時代大背景,單純地從書法本體上去作探討,那麼可以說幾乎無法入手。

    1949年,是中國曆史上具有關鍵性的一年。中國人民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艱苦奮鬥,從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進入到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民主主義時期。然而從1949年起,中國在文化、藝術等各方麵均受到蘇聯模式的製約與影響。當然,蘇聯的文化藝術也有許多可以為我們借鑒之處,如文學、電影、美術等藝術形式至今尚可借鑒前蘇聯優秀傳統的一麵;但我們也深深地為之感到遺憾的是,按照他們對藝術的思維方式來解釋以至解決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幾乎都是相抵牾的。20世紀50年代,甚至美術界有人竟然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